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上疏请易风俗兴礼让 西晋 · 庾峻
 出处:全晋文卷三十六
臣闻黎庶之性,人众而贤寡;
设官分职,则官寡而贤众。
为贤众而多官则妨化,以无官而弃贤则废道。
是故圣王之御世也,因人之性,或出或处,故有朝廷之士,又有山林之士。
朝廷之士,佐主成化,犹人之有股肱心膂,共为一体也。
山林之士,被褐怀玉,太上栖于丘园,高节出于众庶。
其次轻爵服,远耻辱以全志。
最下就列位,惟无功而能知止。
彼其清劭足以抑贪污,退让足以息鄙事。
故在朝之士闻其风而悦之,将受爵者皆耻躬之不逮。
斯山林之士、避宠之臣所以为美也!
先王嘉之。
节虽离世,而德合于主;
行虽诡朝,而功同于政。
故大者有玉帛之命,其次有几杖之礼,以厚德载物,出处有地。
既廓庙多贤才,而野人亦不失为君子,此先王之弘也。
秦塞斯路,利出一官。
虽有处士之名,而无爵列于朝者,商君谓之六蝎,韩非谓之五蠹
时不知德,惟爵是闻。
故闾阎以公乘侮其乡人,郎中以上爵傲其父兄。
汉祖反之,大畅斯否。
任萧曹以天下,重四皓南山
张良之勋,而班在叔孙之后;
盖公之贱,而曹相咨之以政。
帝王贵德于上,俗亦反本于下。
田叔等十人,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,而未尝干禄于时。
以释之之贵,结王生之袜于朝,而其名愈重。
自非主臣尚德兼爱,孰能通天下之志,如此其大者乎!
夫不革百王之弊,徒务救世之政,文士竞智而务入,武夫恃力而争先。
官高矣,而意未满;
功报矣,其求不已。
又国无随才任官之制,俗无难进易退之耻。
位一高,虽无功而不见下,已负败而后见用。
故因前而升,则处士之路塞矣。
又仕者黜陟无章,是以普天之下,先竞而后让,举世之士,有进而无退。
大人溺于动俗,执政挠于群言,衡石为之失平,清浊安可复分?
昔者先王患向之所以取天下者,今之为弊,是故功成必改其物,业定必易其教。
虽以爵禄使下,臣无贪陵之行;
虽以甲兵定功,主无穷武之悔也。
臣愚以为古者大夫七十悬车,今自非元功国老三司上才,可听七十致仕,则士无怀禄之嫌矣。
其父母八十,可听终养,则孝莫大于事亲矣。
吏历试无绩,依古终身不仕,则官无秕政矣。
能小而不能大,可降还莅小,则使人以器矣。
人主进人以礼,退人以礼,人臣亦量能受爵矣。
其有孝如王阳,临九折而去官,洁如贡禹,冠一免而不著,及知止如王孙,知足如疏广,虽去列位而居东野,与人父言,依于慈,与人子言,依于孝,此其出言合于国检,危行彰于本朝。
去势如脱屣,路人为之陨涕;
辞宠如金石,庸夫为之兴行。
是故先王许之,而圣人贵之。
夫人之性陵上,犹水之趣下也,益而不已必决,升而不已必困。
始于匹夫行义不敦,终于皇舆为之败绩,固不可不慎也。
下人并心进趣,上宜以退让去其甚者,退让不可以刑罚使,莫若听朝士时时从志,山林往往间出。
无使入者不能复出,往者不能复反。
然后出处交泰,提衡而立,时靡有争,天下可得而化矣(《晋书·庾峻传》。是时风俗趣竞,礼让陵迟,上疏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