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江州临行上疏 东晋 · 应詹
 出处:全晋文卷三十五
夫欲用天下之智力者,莫若使天下信之也。
商鞅移木,岂礼也哉?
有由而然。
自经荒弊,纲纪颓陵,清直之风既浇,糟秕之俗犹在,诚宜濯以沧浪之流,漉以吞舟之网,则幽显明别,于变时雍矣。
弘济兹务,在乎官人。
今南北杂错,属托者无保负之累,而轻举所知,此博采所以未精,职理所以多阙。
今凡有所用,宜随其能否而与举主同乎褒贬,则人有慎举之恭,官无废职之吝。
冀缺有功,胥臣蒙先之赏;
子玉败军,子文受蔿贾之责。
古既有之,今亦宜然。
汉朝使刺州行部,乘传奏事,犹恐不足以辨彰幽明,弘宣政道,故复有绣衣直指
今之艰弊,过于往昔,宜分遣黄、散若中书郎等循行天下,观采得失,举善弹违,断截苟且,则人不敢为非矣。
汉宣帝时二千石有居职脩明者,则入为公卿;
其不称职免官者,皆还为平人。
惩劝必行,故历世长久。
中间以来,迁不足竞,免不足惧。
或有进而失意,退而得分。
莅官虽美,当以素谕降替;
在职实劣,直以旧望登叙。
校游谈为多少,不以实事为先后。
以此责成,臣未见其兆也。
今宜峻左降旧制,可二千石免官,三年乃得叙用,长史六年,户口折半,道里倍之。
此法必明,使天下知官难得而易失,必人慎其职,朝无惰官矣。
都督可课佃二十顷,州十顷,郡五顷,县三顷。
皆取文武吏医卜,不得挠乱百姓。
三台九府,中外诸军,有可减损,皆令附农。
市息末伎,道无游人,不过一熟,丰穰可必。
然后重居职之俸,使禄足以代耕。
顷大事之后,遐迩皆想宏略,而寂然未副,宜早振纲领,肃起群望(《晋书·应詹传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