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殷康子书论公谦之议 东晋 · 王坦之
 出处:全晋文卷二十九
夫天道以无私成名,二仪以至公立德。
立德存乎至公,故无亲而非理;
成名在乎无私,故在当而忘我
此天地所以成功,圣人所以济化
由斯论之,公道体于自然,故理泰而愈降;
谦义生于不足,故时弊而义著。
大禹咎繇,称功言惠而成功于彼,孟反、范燮殿军后入而全身于此。
从此观之,则谦公之义固以殊矣。
夫物之所美,已不可收;
人之所贵,我不可取。
诚患人恶其上,众不可盖,故君子居之,而每加损焉。
降名在于矫伐,而不在于期当;
匿迹在于违显,而不在于求是。
于是谦光之义与矜竞而俱生,卑挹之义与夸伐而并进。
由亲誉生于不足,未若不知之有馀;
良药效于瘳疾,未若无病之为贵也。
夫乾道确然,示人易矣;
坤道陨然,示人简矣。
二象显于万物,两德彰于群生,岂矫枉过直而失其所哉!
由此观之,则大通之道公坦于天地,谦伐之义险巇于人事。
今存公而废谦,则自伐者托至公以生嫌,自美者因存党以致惑。
此王生所谓同貌而实异,不可不察者也。
然理必有源,教亦有主。
苟探其根,则玄指自显;
若寻其末,弊无不至。
岂可以嫌似而疑至公,弊贪而忘于谅哉(《晋书·王坦之传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