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桓玄 东晋 · 王谧
 出处:全晋文卷二十
难曰:「沙门之敬,岂皆略形存心,忏悔礼拜,亦笃于事」?
答曰:「夫沙门之道,自以敬为主,但津途既殊,义无降屈,故虽天属之重,形礼都尽也。
沙门所以推宗师长,自相崇敬者,良以宗致即同,则长幼成序;
资通有系,则事与心应。
原佛法虽旷,而不遗小善,一介之功,执亦应之,积毫成山,义斯著矣」。
难曰:「君道通生,则理应在本;
在三之义,岂非情理之极哉」?
答曰:「夫君道通生,则理同造化。
夫陶铸敷气,功则弘矣;
而未有谢惠于所禀,措感于理本者何?
良以冥本幽绝,非物像之所举,运通理妙,岂鹿迹之能酬?
是以夫子云『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』,此之谓也」。
难曰:「外国之君,非所应喻,佛教之兴,亦其旨可知。
岂不以六夷骄强,非常教所化?
故大设灵奇,使其畏服」。
答曰:「夫神道设教,诚难以言辩,意以为大设灵奇,示以报应,此最影响之实理。
佛教之根要,今若谓三世为虚诞,罪福为畏惧,则释迦之所明,殆将无寄矣。
常以为之化,救其甚弊,故言迹尽乎一生,而不开万劫之途,然远探其言,亦往往可寻:孝悌仁义明不谋而自同,四时之生杀,则矜慈之心见;
又屡仰仲由之问,亦似有深旨。
但教体既殊,故此处常昧耳。
静而求之,殆将然乎」?
难曰:「君臣之敬,逾敦于礼。
如此,则沙门不敬,岂得以道在为贵哉」?
答曰:「重寻高论,以为君道运通,理同三大,是以前条已粗言:意以为君人之道,窃同高旨;
至于君臣之敬,则理尽名教。
沙门既不臣王侯,故径与之废耳」。
难曰:「历代不革,非所以为证也。
曩者晋人略无奉佛,沙门徒众,皆是诸胡,且王者与之不接,故可任其方俗,不为之检耳」。
答曰:「前所以云历有年代者,正以客养之道,要当有以故耳。
非谓已然之事无可改之理也。
此盖言势之所至,非𢛯然所据也。
故人不接王者,又如高唱;
前代之不论,或在于此也」。
难曰:「此盖是佛法之功,非沙门傲诞之所益。
今笃以祗敬,将无弥浓其助哉」?
答曰:「敬寻来论,是不诬佛理也。
但傲诞之迹,有亏大化,诚如来诲!
诚如来诲!
意谓沙门之道,可得称异而非傲诞。
今若以千载之末,淳风转薄,横服之徒,多非其人者,敢不怀愧!
今但谓自理而默,差可遗人而言道耳。
前答云不以人为轻重,微意在此矣」。
难曰:「若以功深惠重,必略其谢,则释迦之德,为是深邪?
为是浅邪?
若浅邪,不宜以小道而乱大伦,若深邪,岂得彼肃其恭,而此驰其敬哉」?
答曰:「以为释迦之道,深则深矣。
而瞻仰之徒,弥笃其敬者,此盖造道之伦,必资行功;
行功之美,莫尚于此。
如斯乃积行之所因,来世之关键也。
且致敬师长,功犹难抑,况拟心宗极,而可替其礼哉?
故虽俯仰累劫,而非谢惠之谓也(《沙门不拜俗事》一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