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上疏救韦曜 孙吴 · 华覈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七十四
运值千载,特蒙哀识,以其儒学,得与史官,貂蝉内侍,承合天问,圣朝仁笃,慎终追远,迎神之际,垂涕敕
愚惑不达,不能敷宣陛下大舜之美,而拘系史官,使圣趣不叙,至行不彰,实愚蔽当死之罪。
然臣慺慺,见自少勤学,虽老不倦,探综坟典,温故知新,及意所经识古今行事,外吏之中少过者。
李陵为汉将,军败不还而降匈奴司马迁不加疾恶,为游说,汉武帝有良史之才,欲使毕成所撰,忍不加诛,书卒成立,垂之无穷。
在吴,亦汉之史迁也。
伏见前后符瑞彰著,神指天应,继出累见,一统之期,庶不复久。
事平之后,当观时设制,三王不相因礼,五帝不相沿乐,质文殊余,损益异体,宜得辈依准古义,有所改立。
汉氏承秦,则有叔孙通定一代之仪,曜之才学亦汉通之次也。
又《吴书》虽已有头角,叙赞未述。
班固作《汉书》,文辞典雅,后刘珍、刘毅等作《汉记》,远不及,叙传尤劣。
今《吴书》当垂千载,编次诸史,后之才士论次善恶,非得良才如者,实不可使阙不朽之书。
如臣顽蔽,诚非其人。
年已七十,馀数无几,乞赦其一等之罪,为终身徒,使成书业,永足传示,垂之百世。
谨通进表,叩头百下(《吴志·韦曜传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