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张辽叔自然好学论 曹魏 · 嵇康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五十
夫民之性,好安而恶危,好逸而恶劳,故不扰而其愿得,不逼则其志从。
洪荒之世,大朴未亏。
君无文于上,民无竞于下。
物全理顺,莫不自得。
饱则安寝,饥则求食。
怡然鼓腹,不知为至德之世也。
若此,则安知仁义之端,礼律之文?
及至人不存,大道陵迟,乃始作文墨以传其意;
区别群物,使有类族
造立仁义,以婴其心;
制为名分,以检其外;
勤学讲文,以神其教。
故六经纷错,百家繁炽,开荣利之涂,故奔骛而不觉。
是以贪生之禽,食园池之梁菽;
求安之士,乃诡志以从俗。
操笔执觚,足容苏息;
积学明经,以代稼穑。
是以困而后学,学以致荣;
计而后习,好而习成。
有似自然,故令吾子谓之自然耳。
推其原也,六经以抑引为主,人性以从容为欢。
抑引则违其愿,从欲则得自然。
然则自然之得,不由抑引之六经;
全性之本,不须犯情之礼律。
故知仁义务于理伪,非养真之要术
廉让生于争夺,非自然之所出也。
由是言之:则鸟不毁以求驯,兽不群而求畜。
则人之真性无为,正当自然耽此礼学矣。
论又云:嘉肴珍膳,虽所未尝,尝必美之,适于口也。
处在暗室,睹烝烛之光,不教而悦得于心,况以长夜之冥,得照太阳,情变郁陶,而发其蒙。
虽事以末来,情以本应,则无损于自然好学。
难曰:夫口之于甘苦,身之于痛痒,感物而动,应事而作,不须学而后能,不待借而后有,此必然之理,吾所不易也。
今子以必然之理,喻未必然之好学,则恐似是而非之议。
学如一之论,于是乎在也。
子立六经以为准,仰仁义以为主,以规矩为轩驾,以讲诲为哺乳。
由其途则通,乖其路则滞;
游心极视,不睹其外;
终年驰聘,思不出位。
聚族献议,唯学为贵。
执书擿句,俯仰咨嗟;
使服膺其言,以为荣华。
故吾子谓六经为太阳,不学为长夜耳。
今若以□堂为丙舍,以诵讽为鬼语,以六经为芜秽,以仁义为臭腐,睹文籍则目瞧,修揖让则变伛,袭章服则转筋,谭礼典则齿龋。
于是兼而弃之,与万物为更始,则吾子虽好学不倦,犹将阙焉。
则向之不学,未必为长夜,六经未必为太阳也。
俗语曰:乞儿不辱马医,若遇上古无文之治,可不学而获安,不勤而得志,则何求于六经,何欲于仁义哉?
以此言之,则今之学者,岂不先计而后学?
苟计而后动,则非自然之应也。
子之云云,恐故得菖蒲菹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