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人物志序 曹魏 · 刘劭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三十二
夫圣贤之所美,莫美乎聪明(天以三光著其象,人以聪明邵其度。)
聪明之所贵,莫贵乎知人(聪于书计者,六艺之一术;明于人物者,官材之总司。)
知人诚智,则众材得其序,而庶绩之业兴矣。
是以圣人著爻象,则立君子小人之辞(君子者小人之师,小人者君子之资,师资相成,其来尚矣。)
叙诗志,则别风俗雅正之业(九土殊风,五方异俗,是以圣人立其教不易其方,制其政不改其俗。)
制礼乐,则考六艺祗庸之德(虽不易其方,常以诗礼为首;虽不改其俗,常以孝友为本。)
躬南面,则援俊逸辅相之材。
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(继天成物,其任至重。故求贤举善,常若不及。)
天功既成,则并受名誉(忠臣竭力而效能,明君得贤而高枕,上下忠爱,谤毁何从生哉?)
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,舜以登庸二八为功;
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,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。
由此论之,圣人兴德,孰不劳聪明于求人,获安逸于使(采士饭牛,秦穆所以霸西戎;一则仲父,齐桓所以成九合。)
是故仲尼不试,无所援升,犹序门人以为四科,泛论众材以辨三等(举德行为四科之首,叙生知为三等之上;明德行者道义之门,质志气者材智之根也。)
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(中庸之德,其至矣乎,人鲜久矣,唯圣人能之也。),尚德以劝庶几之论(颜氏之子,其殆庶几乎!三月不违仁,乃窥德行之门。若非志士仁人希迈之性,日月至焉者,岂能终之。)
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(仁者爱物,蔽在无断;信者露诚,蔽在无隐。此偏材之常失也。)
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(或进趋于道义,或洁己而无为。在上者两顺其所能,则拘抗并用。)
疾悾悾而无信,以明为似之难保(厚貌深情,圣人难之。听其言而观其所为,则似托不得逃矣。)
又曰察其所安,观其所由,以知居止之行(言必契始以要终,行必睹初以求卒,则中外之情粗可观矣)
人物之察也,如此其详(不详察则官材失其序,而庶政之业荒矣。)
是以敢依圣训,志序人物,庶以补缀遗忘。
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