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诗谱叙 东汉 · 郑玄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
诗之兴也。
谅不于上皇之世,大庭轩辕,逮于高辛,其时有亡,载籍亦蔑云焉。
《虞书》曰:「诗言志,歌永言,声依永,律和声」。
然则诗之道,放于此乎?
夏承之,篇章泯弃,靡有孑遗。
迩及商王,不风不雅,何者论功颂德,所以将顺其美;
刺过讥失,所以匡救其恶。
各于其党,则为法者彰显,为戒者著明。
周自后稷,播种百谷,黎民阻饥,兹时乃粒,自传于此名也。
陶唐之末,中叶公刘,亦世修其业,以明民共财。
至于太王王季,克堪顾天。
文、武之德,光熙前绪,以集大命于厥身,遂为天下父母,使民有政有居。
其时诗,《风》有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《雅》有《鹿鸣》、《文王》之属。
成王周公致太平,制礼作乐,而有《颂》声兴焉,盛之至也。
本之繇此《风》、《雅》而来,故皆录之,谓之诗之正经。
后王稍更陵迟,懿王始受谮赞亨齐哀公
夷身失礼之后,邶不尊贤。
自是而下,厉也幽也,政教尤衰,周室大坏,《十月之交》,《民劳》、《板》、《荡》,勃尔俱作,众国纷然,刺怨相寻。
五霸之末,上无天子,下无方伯,善者谁赏?
恶者谁罚,纪纲绝矣!
孔子懿王夷王时诗,诗讫于陈灵公淫乱之事,谓之变风变雅。
以为勤民恤功,昭事上帝,则受颂声,弘福如彼,若违而勿用,则被劫杀。
大祸如此,吉凶之所繇,忧娱之萌渐,昭昭在斯,足作后王之鉴,于是止矣。
夷、厉以上,岁数不明。
太史《年表》,自共和始,宣、幽、平王,而得春秋次第,以立斯《谱》。
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,则循其上下而省之;
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,则傍行而观之。
此《诗》之大纲也。
举一纲而万目张,解一卷而众篇明,于力则鲜,于思则寡,其诸君子,亦有乐于是与(附释音《注疏》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