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改铸大钱议 东汉 · 刘陶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六十五
圣王承天制物,与人行止,建功则众悦其事,兴戎而师乐其旅,是故灵台有子来之人,武旅有凫藻之士,皆举合时宜,动顺人道也。
臣伏读铸钱之诏,平轻重之议,访覃幽微,不遗穷贱,是以藿食之人,谬延逮及,敢悬书象魏,听罪降阙。
盖以为当今之忧,不在于货,在民有饥劳之怨,海内无耳目之变,乃箕子所谓佯愚而对也。
臣不达殷人佯愚之虑,欲于不问而言甲子之事。
故念生鲜死,久复不敢极谏陈其要,请粗言生民之业。
夫生养之道,先食后民(当作「后货」),是以先王观象育物,敬授民时,使男不逋亩,女不下机,故君臣之道行,王路之教通。
由是言之,食者乃有国之所宝,生民之至贵也。
窃见比年以来,良苗尽于蝗螟之口,杼柚空于公私之求,野无青草,室如悬罄。
所急朝夕之餐,所患靡监之事,岂谓钱货之锲薄,铢两之轻重哉!
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,瓦石变为和玉,使百姓渴无所饮,饥无所食,虽皇羲纯德,唐虞之文明,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。
盖民可百年无货,不可一朝有饥,故食为至急也。
今议者不达农殖之本,多言铸冶之便,或欲因缘行诈,以贾国利。
国利将尽,取者急竞,造铸之端。
于是乎生。
盖万人铸之,一人夺之,犹不能给,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!
虽以阴阳为炭,万物为铜,役不食之民,使不饥之士,犹不能足无厌之求也。
夫欲民殷财阜,要在止役禁夺,则百姓不劳而足。
陛下圣德,悯海内之忧戚,伤天下之艰难,欲铸钱齐货,以救其蔽,此犹养鱼于沸鼎之中,栖鸟于烈火之上。
水木,本鱼鸟之所生也。
用之不时,必至焦烂。
愿陛下宽锲薄之禁,后冶铸之议,听民庶之谣吟,问路叟之所忧,瞰三光之文耀,视山河之分流,天下之心,国家大事,粲然皆见,无有遗惑者矣。
臣尝诵《诗》至于《鸿雁》于野心劳,哀勤百堵之事,每喟尔长怀,中篇而叹。
近听征夫饥劳之声,甚于斯歌。
是以追悟匹妇吟鲁之忧,始于此乎?
见《白驹》之意,屏营彷徨,不能监寐。
伏念当今地广而不得耕,民众而无所食。
群小竞起,进秉国之位,鹰扬天下,鸟钞求饱,吞肌及骨,并噬无厌。
诚恐卒有役夫穷匠,起于板筑之间,投斤攘臂,登高远呼,使愁怨之民,狼跳虎骇,响应云合,八方分崩,中夏鱼溃,虽方尺之钱,何能有救?
其危犹举函牛之鼎,絓纤枯之末,诗人所以眷然顾之,潸焉出涕者也。
若不早寤,恐将及之。
臣,东野狂闇,不达大义,缘广及之时,对过所问,知必以身脂鼎镬,为天下笑袁宏《后汉纪》二十六,《后汉·刘陶传》《晋书食货志》,《通典》八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