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风俗通义序 东汉 · 应劭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三
仲尼汉而微言阙,七十子丧而大义乖。
重遭战国,约从连横,好恶殊心,真伪纷争。
故《春秋》分为五,《诗》分为四,《易》有数家之传。
并以诸子百家之言,纷然淆乱,莫知所从。
汉兴,儒者竞(一本作「兴」)复,比谊会意,为之章句,家有五六,皆析文便辞,弥以驰远。
缀文之士,杂袭龙鳞,训注说难,转相陵高,积如丘山,可谓繁富者矣。
而至于俗间行语,众所共传,积非习贯,莫能原察
今王室大坏,九州幅裂,乱靡有定,生民无几。
私惧后进益以迷昧,聊以不才,举尔所知,方以类聚,凡三十一卷,谓之《风俗通义》。
言通于流俗之过谬,而事该之于义理也。
风者,天气有寒暖,地形有险易,水泉有美恶,草木有刚柔也。
俗者,含血之类,像之而生,故言语歌讴异声,鼓舞动作殊形,或直或邪,或善或淫也。
圣人作而均齐之,咸归于正,圣人废则还其本俗。
尚书》:「天子巡狩,至于岱宗,觐诸侯,见百年,命大师陈诗,以观民风俗」。
《孝经》曰:「移风易俗,莫善于乐」。
传曰:「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,户异政,人殊服」。
由此言之,为政之要,辩风正俗,最其上也。
周、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,采异代方言之,还奏籍之,藏于秘室。
及嬴氏之亡,遗脱漏弃,无见之者。
严君平有千余言,林闾翁孺才有梗概之法。
扬雄好之,天下孝廉、卫卒交会,周章质问,以次注续,二十七年,尔乃治正,凡九千字。
其所发明,犹未若《尔雅》之闳丽也,张竦以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。
予实顽暗,无能述演,岂敢比隆于斯人哉!
顾惟述作之功,故聊光启之耳。
昔客为齐王画者,王问画孰最难,孰最易。
曰:「犬马最难,鬼魅最易。
犬马旦暮在人之前,不类不可,类之故难;
鬼魅无形,无形者不见,不见故易」。
今俗语虽云浮浅,然贤愚所共咨论,有似犬马,其为难矣。
并综事宜于今者。
孔子称「幸苟有过,人必知之」,俾诸明哲,幸详览焉(《风俗通》元刻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