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奏记梁冀 东汉 · 朱穆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
古之明君,必有辅德之臣,规谏之官,下至器物,铭书成败,以防遗失。
故君有正道,臣有正路,从之如升堂,违之如赴壑。
今明将军地有申伯之尊,位为群公之首,一日行善天下归仁,终朝为恶,四海倾覆。
顷者,官民俱匮,加以水螽为害,而京师诸官,费用增多,诏书发调,或至十倍;
河内一郡,常调缣素绮縠,才八万余匹,今乃十五万匹。
各言官无见财,皆当出于民。
民多流亡,皆虚张户口。
户口既少,而无资者多,当复榜掠割剥,强令充足。
公赋既重,私敛又深。
二千石牧守长吏,多非德选,贪聚无厌,遇民如虏,或卖用田宅,或绝命于棰楚之下,或自贼于迫切之求,大小无聊,朝不保暮。
又有浮游之人,称矫贾贩,不良长吏,望为驱使令家人诈乘其势,掠夺百姓。
此类交错,不可分别,辄以托名尊府,遂令将军结怨天下,吏民酸毒,道路叹嗟。
昔秦政烦苛,百姓土崩,陈胜奋臂一呼,天下鼎沸,而面谀之臣,犹言安耳,讳恶不悛,卒至亡灭袁宏《纪》作「昔秦之末,不恤四方,近亲市人,数如此故,以为安稳。一旦瓦解,陈、项并起,至于土崩」)
永和之末,纲纪少驰。
颇失人望。
四五岁耳,而财空户散,下有离心。
兴徒发使令家人诈乘其势不复应命,怀粮廪兵,云当向杂(疑有误)
马免之徒,乘弊而起,荆、扬之间,几成大患。
幸赖顺烈皇后初政清静,内外同力,仅乃讨定,乃获安宁。
今民心事势,复更戚戚,困于永和,内非仁爱之心可得容忍,外非守国之计所宜久安也。
将相大臣,均体元首,共舆而驰,同舟而济,舆倾舟覆,患实共之。
岂可目去明即昧,履危自安,主孤时困,而莫之恤乎!
抚安之急,诚在大将军
易二千石长吏非其人者,减省第宅园池之费,拒绝郡国诸所奉送。
内以自明,外解人惑袁宏《纪》作「内以明己,外以解人之厄」),使挟奸之吏无所依托,司察之臣得尽耳目。
宪度既张,远迩清一,则将军身尊事显,德耀无穷。
无道明察,无言不信,今日行之,则今日从矣。
惟垂省览袁宏《后汉纪》二十,《后汉·朱穆传》,各有删节,合录成篇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