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计说鲍永 东汉 · 冯衍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二十
衍闻明君不恶切悫之言,以测幽冥之论;
忠世不顾争引之患,以达万机之变。
是故君臣两兴,功名兼立,铭勒金石,令问不忘。
今衍幸逢宽明之日,将值危言之时,岂敢拱默避罪,而不竭其诚哉!
伏念天下离王莽之害久矣。
始自东郡之师,继以西海之役,巴、蜀没于南夷,缘边破于北狄,远征万里,暴兵累年,祸挐未解,兵连不息,刑法弥深,赋敛愈重。
众强之党,横击于外,百僚之臣,贪残于内,元元无聊,饥寒并臻,父子流亡,夫妇离散,庐落丘墟,田畴芜秽,疾疫大兴,灾异蜂起。
于是江湖之上,海岱之滨,风腾波涌,更相骀藉,四垂之人,肝脑涂地,死亡之数,不啻太半,殃咎之毒,痛入骨髓,匹夫僮妇,咸怀怨怒。
皇帝以圣德灵威,龙兴凤举,率宛、叶之众,将散乱之兵,喢血昆阳,长驱武关,破百万之陈,摧九虎之军,雷震四海,席卷天下,攘除祸乱,诛灭无道,一期之间,海内大定
继高祖之休烈,修文、武之绝业,社稷复存,炎精更辉,德冠往初,功无与二。
天下自以去亡新,就圣汉,当蒙其福而赖其愿。
树恩布德,易以周洽,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也。
然而诸将虏掠,逆伦绝理,杀人父子,妻人妇女燔其室屋,略其财产,饥者毛食,寒者裸跣,冤结失望,无所归命。
大将军明淑之德,秉大使之权,统三军之政,存抚并州之人,惠爱之诚,加乎百姓,高世之声,闻乎群士,故其延颈企踵而望者,非特一人也。
大将军之事,岂得在于圭璧其行,束脩其心而已哉!
定国家之大业,成天地之元功也。
昔周宣中兴之主,齐桓霸强之君耳,犹有申伯、召虎、夷吾、吉甫攘其蝥贼,安其疆宇。
况乎万里之汉,明帝复兴,而大将军为之梁栋,此诚不可以忽也。
且衍闻之,兵久则力屈,民愁则变生。
邯郸之贼未灭,真定之际复扰,而夫将军所部不过百里,守城不休,战军不息,兵革支翔,百姓震骇,奈何自怠,不为深忧?
并州之地,东带名关,北逼强胡,年谷独孰,人庶多资,斯四战之地,攻守之场也。
如其不虞,何以待之?
故曰「德不素积,人不为用。
备不豫具
难以应卒」。
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,钭军所杖,必须良才,宜改易非任,更选贤能。
夫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
审得其人,以承大将军之明,则虽山泽之人,无不感德,思乐为用矣。
然后简精锐之卒,发屯守之士,三军既整,甲兵已具,相其土地之饶,观其水泉之利,制屯田之术,习战射之教,则威风远畅,人安其业矣。
若镇太原,抚上党,收百姓之欢心,树名贤之良佐,天下无变,则足以显声誉,一朝有事,则可以建大功。
将军开日月之明,发深渊之虑。
监《六经》之论,观孙、吴之策,省群议之是非,详众士之白黑,以超《周南》之迹,垂《甘棠》之风,令夫功烈施于千载,富贵传于无穷。
伊、望之策,何以加兹(《后汉·冯衍传》,又见《艺文类聚》二十五。案:章怀注据《东观记》,谓是谏邓禹之词非说鲍永。今考建武初未辟邓禹府,亦未至并州。至罢兵来降,见黜之后,始诣邓禹耳。此当从范《书》作「说鲍永」为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