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桓子新论:谴非 其一 东汉初 · 桓谭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十四
王者初兴,皆先建根本,广立藩屏,以自树党,而强固国基焉。
是以周武王克殷,未下舆而封黄帝、殷之后,及同姓亲属、功臣德行,以为羽翼,佐助鸿业,永垂流(旧校云「流」恐「统」)于后嗣。
乃者强秦罢去诸侯,而独自恃任一身,子弟无所封,孤弱无与,是以为帝十四岁而亡。
汉高祖始定天下,背亡秦之短计,导(旧校云「导」恐「遵」)殷、周之长道,褒显功德,多封子弟。
后虽多以骄佚败亡,然汉之基本得以定成,而异姓强臣不能复倾。
至景、武之世,见诸王数作乱,因抑夺其权势,而王但得虚尊,坐食租税,故汉朝遂弱,孤单特立。
是以王翁不兴兵领士而径取天下。
又怀贪功独专之利,不肯封建子孙及同姓戚属,为藩辅之固,故兵起莫之救助也。
传曰:「与死人同疾者不可为医,与亡国同政者不可为谋」。
王翁行甚类暴秦,故亦十五岁而亡。
(当作「夫」)猎射禽兽者,始欲中之,恐其创不大也。
既已得之,又恶其伤肉多也。
鄙人有得脠酱(本作「鯅」,依《御览》四百九十二、八百上五改。《御览》引本注音檀,生肉酱也,又音延)而美之,及饭,恶与人共食,即小唾其中。
共者怒,因涕其酱,遂弃而俱(本作「但」,依《御览》改)不得食焉。
彼亡秦、王翁欲取天下时,乃乐与人分之。
及己得而重爱,不肯与,是惜肉唾脠之(本作「耆寔」,依《御览》改)类也(《群书治要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