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丞相公孙弘记室 西汉 · 董仲舒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四
江都董仲舒叩头死罪,再拜上言:君侯以周召自然休质,擢升三公,统理海内,总缉非僚,未有半言之教,郡国翕然望风,更思改新,以助致治。
群众所占,必有成功,仲舒叩头死罪。
仲舒愚戆,素无治名,大汉之检式,数蒙君侯哀怜之恩,误被非任,无以称职。
仲舒窃见宰职任天下之重,群心所归,惟须贤佐,以成圣公。
愿君侯大开萧相国求贤之路,广选举之门。
既得其人,接以周公下士之意,即奇伟隐世异伦之人,各思竭愚,归往圣德,英俊满朝,百能备具。
即君侯大立,则道德弘通,公流四极。
仲舒愚陋,经术浅薄,所识褊陋,不能赞扬万分,君侯所弃捐。
窃闻《春秋》曰:「贤圣博观,以章其名,择善者从之,无所不听」。
又曰:「近而不言为谄,远而不言为怨。
故辄披心陈诚仲舒叩头死罪死罪。
尧舜三王之业,皆繇仁义为本,仁者所以理人伦也,故圣王以为治首。
或曰:发号出令,利天下之民者,谓之仁政;
疾天下之害于人者,谓之仁心。
二者备矣,然后海内应以诚,惟君侯深观往古,思本仁义至诚而已。
方今关东五谷咸贵,家有饥饿,其死伤者半,盗贼并起,发亡不止,良民被害,为圣主忧咎,皆由仲舒等典职防禁无素,当先坐。
仲舒叩头死罪死罪。
仲舒至愚,以为扶衰止奸,本在吏耳。
宜一考察天下领民之吏,留心署置,以明消灭邪枉之迹,使百姓各安其产业,无有寇盗之患,以蠲主忧。
仲舒叩头死罪,谨奉《春秋》署置术,再拜君侯足下(《古文苑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