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尚书》序 西汉 · 孔安国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三
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,始画八卦,造书契,以代结绳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
伏羲、神农、黄帝之书,谓之《三坟》,言大道也。
少昊颛顼,高辛唐虞之书,谓之《五典》,言常道也。
至于夏商周之书,虽设教不伦,雅诰奥义,其归一揆,是故历代宝之,以为大训。
八卦之说,谓之《八索》,求其义也。
九州之志,谓之《九丘》,丘,聚也,言九州所有,土地所生,风气所宜,皆聚此书也。
《春秋左氏传》曰:「左史倚相,能读《三坟》《五典》《八索》《九丘」》。
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。
先君孔子,生于周末,睹史籍之烦文,惧览之者不一,遂乃定礼乐,明旧章,删《诗》为三百篇,约史记而修《春秋》,赞《易》道以黜《八索》,述《职方》以除《九丘》。
讨论坟典,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。
芟夷烦乱,剪截浮辞,举其宏纲,撮其机要,足以垂世立教,典谟训诰誓命之文,凡百篇,所以恢弘至道,示人主以轨范也。
帝王之制,坦然明白,可举而行。
三千之徒,并受其义。
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,逃难解散。
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。
汉室龙兴,开设学校,旁求儒雅,以阐大猷。
济南伏生,年过九十,失其本经,口以传授,裁二十馀篇。
以其上古之书,谓之《尚书》,百篇之义,世莫得闻。
鲁共王,好治宫室,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,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,及传《论语》《孝经》,皆科斗文字。
王又升孔子堂,闻金石丝竹之音,乃不坏宅,悉以书还孔氏。
科斗书废已久,时人无能知者,以所闻伏生之书,考论文义,定其可知者,为隶古定,更以简写之,增多伏生二十五篇。
伏生又以《舜典》合于《尧典》,《益稷》合于《皋陶谟》,《盘庚》三篇合为一,《康王之诰》合于《顾命》,复出此篇,并序凡五十九篇,为卷。
错乱摩灭,不可复知。
悉上送官,藏之书府,以待能者。
承诏为五十九篇作《传》,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,采摭群言,以立训传,约文申义,敷畅厥旨,庶几有补于将来。
《书序》,序所以为作者之意,昭然义见,宜相附近,故引之,各冠其篇首,定五十八篇。
既毕,会国有巫蛊事,经籍道息,用不复以闻,传之子孙,以贻后世。
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,亦所不隐也(《文选》、唐石经《尚书》、宋板《尚书注疏》本、宋巾箱《尚书》、仿岳板《尚书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