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 战国初 · 李悝
 出处:全上古三代文卷四
地方百里,提封九万顷,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,为田六百万亩。
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,不勤则损亦如之。
地方百里之增减,为一百八十万石矣。
籴甚贵伤民,甚贱伤农。
民伤则离散,农伤则国贫。
故甚贵与甚贱,其伤一也。
善为国者,使民毋伤而农益劝。
今一夫挟五口,治田百亩,岁收亩一石半,为百五十石,除十一之税十五石,馀百三十五石。
食,人月一石半,五人终岁为九十石,馀有四十五石。
石三十,为钱千三百五十,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,馀千五十。
衣,人率用钱三百,五人终岁用千五百,不足四百五十。
不幸疾病死丧之费,及上赋敛,又未与此。
此农夫所以常困,有不劝耕之心,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。
是故善平籴者,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
上孰其收自四,馀四百石;
中孰自三,馀三百石;
下孰自倍,馀百石。
小饥则收百石,中饥七十石,大饥三十石。
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,中孰则籴二,下孰则籴一,使民适足,贾平则止。
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,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,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,而粜之。
故虽遇饥馑水旱,籴不贵而民不散,取有馀以补不足也(《汉书。食货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