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上书重谏吴王 西汉 · 枚乘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、文选卷三十九
昔秦西举胡戎之难,北备榆中之关,南距羌莋之塞,东当六国之从。
六国乘信陵之藉,明苏秦之约,厉荆轲之威,并力一心以备秦。
然秦卒禽六国,灭其社稷,而并天下,是何也?
则地利不同,而民轻重不等也。
今汉据全秦之地,兼六国之众,修戎狄之义,而南朝羌莋,此其与秦,地相什而民相百,大王之所明知也。
今夫谗谀之臣为大王计者,不论骨肉之义,民之轻重,国之大小,以为吴祸,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。
夫举吴兵以訾于汉,譬犹蝇蚋之附群牛,腐肉之齿利剑,锋接必无事矣。
天下闻吴率失职诸侯,愿责先帝之遗约,今汉亲诛其三公,以谢前过,是大王威加于天下,而功越于汤武也。
夫吴有诸侯之位,而富实于天子;
有隐匿之名,而居过于中国。
夫汉并二十四郡,十七诸侯,方输错出,军行数千里不绝于郊,其珍怪不如山东之府。
转粟西乡,陆行不绝,水行满河,不如海陵之仓。
脩治上林,杂以离宫,积聚玩好,圈守禽兽,不如长洲之苑。
游曲台,临上路,不如朝夕之池。
深壁高垒,副以关城,不如江淮之险。
此臣之所为大王乐也。
大王还兵疾归,尚得十半。
不然,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,赫然加怒,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,袭大王之都;
鲁东海绝吴之饟道;
梁王饰车骑,羽战射,积粟固守,以偪荥阳,待吴之饥。
大王虽欲反都,亦不得已。
夫三淮南之计不负其约,齐王杀身以灭其迹,四国不得出兵其郡,邯郸,此不可掩,亦已明矣。
大王已去千里之国,而制于十里之内矣。
张韩北地弓高宿左右,兵不得下壁,军不得太息,臣窃哀之。
大王熟察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