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易衍序 南宋 · 何梦桂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九三、《潜斋集》卷六
《易》之道变化不穷,而其致一而已矣。
《易》始于一,一者太极也,故曰《易》有太极。
自一分为二,而为两仪,两仪错而为四象,四象错而为八卦,八卦错而为六十四卦。
八卦错行,而万物错出,穷天下善算者,不能尽其数,而《易》以一阴一阳尽之。
非曰一阴一阳之能尽夫物也,错之所以成变化也。
盈天地间诸万物,而天地亦物也。
《乾》上为天,《坤》下为地,包馀卦于其中为万汇,万有相错,故物虽其类,无一物相肖者,非天地物物而造物,而物物自造固如此。
故《易》者,天地万物变化不穷之象也。
孔子曰:「知变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为乎」。
夫《易》之象为天为地,为风为雷,为水火,为山泽。
八卦,八象耳,而其动其静、其阖其辟、其升降往来,兹其故已不可究诘;
况万生在宇宙间,相搆相揉,相推相代,且变化万状,而《易》亦与之变化为不穷。
故《易》之道大无不包,细无不入,仰观俯观,远取近取,盖无物非《易》,无《易》非物。
学者所以格物致知,圣人所以穷神知化,国祚所以祈天永命,率繇此道也。
子曰:「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,曲成万物而不遗,故神无方,《易》无体」。
此《易》道所以为无尽也。
《易》有卦画,伏羲尽之矣;
卦画有辞,文王、姬、孔尽之矣。
然伏羲之意尽于卦画,文王、姬、孔之意殆未尽于辞也,何也?
事物万殊,辞贞于一而已耳,圣人非固有靳也。
子曰「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」,圣人之意固非言之所能尽也。
故舍辞求《易》者,非知《易》者也;
求《易》而止于辞者,亦非知《易》者也。
善求《易》者,质辞而通诸卦画,吾见一物之为万物也;
徵卦画而会诸太极,吾见万物之为一物也。
散《易》为万,《易》在天地;
歛万为一,天地在《易》。
此《易》道所以为变化不穷,此变化所以为《易》道之至神也。
子曰:「变而通之以尽利,鼓之舞之以尽神」。
呜呼!
《易》尽于此矣。
愚以固陋,夙嗜《易》,《易》幽赜不易入,探索既久,若有窥见圣人之迹之万一者,意曰《易》近之矣。
然不期于言也,日书诸佔毕,聊识吾私,然不期于传也。
谓《易衍》者,取衍其大义焉耳。
言不文,传不远,固非敢望于今与后之知《易》者也。
《太玄》覆瓿,或有扬子云者好之,吾言固不足以载《易》,因是而求之天地万物,则太极流行,无往非《易》,是《易》不在吾言,而在天地间矣。
虽然,《易》不易知也。
旃蒙大渊献月应黄钟闭关日,严陵何某谨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