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临江军新喻县学重修大成殿1286年 宋末元初 · 刘辰翁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六五、《须溪集》卷一、同治《新喻县志》卷五 创作地点:江西省吉安市
喻学丙戌之修礼殿,为大教官吴凤孙以丁学谕敬直来请曰:「老生无能为于乡党。
视前楹碑,吾宋绍定戊子李侯仁任所修也,于今六十年矣,柱崩梁坏,风雨岿然。
乙酉十月,廉部真定赵公秉政,既定先圣弟子籍百又二十人,复其终身,常调不征,县旌别有加,命修学。
于是令丞簿尉各以其力为倡,士之经营劝相者奔走来会。
月三望而功毕,广辟丈馀,灵星翼张,越佚贯旧,夐焉出于震荡残缺之后,盖劳于创造而大于兴继,凤孙则承乏视成而已。
部使者奉宣之实意,而诸大夫邑人受学之大谊也,于念兹敢请」。
余惟是邑名公多士非猥远凡陋者之所敢及,既辞不获让,则受言载之于篇。
道犹天也,凡干戈溃乱之出于宇宙,如雷霆风雨,危不可处,而天体霁然,不待明日,光复其旧,必归于礼乐情性、道德风俗。
如使古圣人之所以为天下国家者不用,而一出于兵与刑,则民之类灭久矣。
孰非命也?
周公而上,千有馀岁,命世而为君;
孔子至今,亦千有馀岁,命世而为儒。
君道未尝非儒,儒者实辅是君以明其道,故诵尧之言,行尧之行,是亦尧而已矣;
诵夫子之言,行夫子之行,是亦夫子而已矣。
居敬行简,以临其民,南面之夫子也;
敬事而信,节用爱人,千乘之夫子也。
一日无是道,则国非其国矣。
而儒者犹歉然曰不用。
道未尝不用于世,而世有无用之儒。
代之所以绝续存亡,民之所以死生利病,特系于理之是非,而不在其人之用舍。
得乎道而为天,得乎天而为命,道、命一物也,古今一日也。
道在是则夫子在是,夫子在是则君道在是。
故事道如夫子,事夫子如事君。
《记》曰:「能为师而后能为长,能为长而后能为君」。
夫子教为君者也。
律有烦有省,令有迁有改,惟经之为训毋敢畔。
是故《春秋》者,拨乱反正,万世太平之书也。
利欲之横流也甚于洪水,然平成之后,不闻复有洪水也。
由今之俗,望春秋犹治世,非春秋之世治也,所以为春秋者治也。
刑之而有不惩也,兵之而有不遏也。
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受之天为中国,受之王为嘉师。
必有推明人极之立与天地并,其效常得于世教之所不及,而后知今之致隆者容有未尽,昔之暂废者本未尝亡也。
视学告朔,岂直观美哉!
诸生低回习礼,具瞻冕服,其亦思夫东家之匹夫,陈蔡之环辙,时君遗之,乡国违之,而所以致此者,亦其遁世无闷、不怨不尤、屈于一时者,为教大也。
故必以迂晦为世守,阨穷为家法。
而况上之人优重之,作成之,当路简擢之,著定之,阖邑茂异之,顾其踽踽凉凉,一或不能专志于道,而终安于命,则所以为天下国家者又未见其有可望,而天下国家亦卒若外之者,未必皆世之咎也。
余既言三代馀民受罔极之赐如夫子者,又欲陋巷时贤以身之贫贱学其为夫子者,盖进取之事不在科举,而在学术与人品,此世道之古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