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仁智堂 南宋 · 姚勉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一四一、《雪坡舍人集》卷三六
金溪危侯,季梁旧家,于邑阛阓之南湫焉,得閒壤,距其居百步。
前有溪,溪上有池可鱼,有园可花竹。
且宅于山水之要,有曰翠云岭者,有曰卓笔峰者,有曰仙山者。
嶒𡵓崷崒,奇踊秀跃,则山之峙乎前者也。
有自翠云关而发者,有自石眼泉而溢者,有自白面坞合流而来者,逶迤委折,自远凑近,则水之汇于前者也。
危侯自纠庐陵归,始得以其俸之赢,筑堂以为读书之地。
右木,向池面溪。
春则翠色茜,练光缭绕。
夏则浓阴四合,陂泽如秋。
秋则木瘦潦净,月焉而益清。
冬则水落石出,雪焉而愈绝,殆人间希有之境也。
堂以仁智名,虽取选诗「卜此仁智居」之语,而究其本始,则有自孔氏「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」之训发之。
夫动而无穷者,水也。
智之达于事理,周流无滞者实似之。
静而有常者,山也。
仁之安于义理,厚重不迁者实似之。
夫智者岂必不山之乐,而仁者岂必不水之乐哉,特指其动静之似耳。
仁、智,四端之二,人所同有,本无所轻重。
其生质则有近于仁者,有近于智者,故其成也,气象似分焉。
如夫子,则元气不可名也。
颜子,则可以仁言矣。
孟子,则可以智言矣。
虽然,仁者必智,智者必仁,不仁不足以为智,不智不足以为仁,非智者不必有仁,仁者不必有智也。
苟局于一,不得谓之兼体用矣。
紫阳夫子作精舍于武夷,其堂亦名仁智,其诗曰:「虽无仁智心,偶自爱山水。
苍崖无古今,碧涧日千里」。
夫无古今者体也,日千里者用也,危侯其亦有得于此乎。
性之仁,其情之发为恻隐。
性之智,其情之发为是非,充之则达德也。
危侯尹高安,其治盗议狱缓刑,或以不快人意讥之。
侯曰:「吾非不能断击,特非辜而误,则不可耳」。
此心也,其是非之正,恻隐之真乎。
充乎此言,则智、仁之达德几矣。
颜之仁,孟之智,可希矣。
紫阳仁智堂,讲道之堂也。
危侯之仁智堂,亦读书之所也,必有得乎此矣。
故记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