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竹溪记 南宋 · 姚勉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一四○、《雪坡舍人集》卷三五、嘉庆《南平县志》卷二五
清之劲者莫如,清之彻者莫如溪。
与溪之清相宜也,清者好焉。
延平吴君伯大家于剑溪之上,种竹于斯,读书于斯,而扁其所曰竹溪,俾余书之。
余与君同此好者也,故附陈乎竹溪之说。
直节摩霄,修林拥云,如幽人之正,高不可攀,如君子之俨,温与厉具,风晨雨夕,戛鏦铿而簸萧瑟,是之清也。
而溪实宜之。
澄泓奫沄,绉风而镜霜,可舟可渔,鸥宫鹭国,湛凝而吾性,沦涟而吾文,触濑漱矶,锵冰佩而跃雪玉,是溪之清也,而竹实宜之。
溪不则弗幽,不溪则弗虚。
使人于此洒然泠然,空尘虑而淡世味,非兼是不能也。
伯大清者也,故能兼是好焉。
想夫夜雨水生,翠碧净娟,赭日浴波,阴风独冰,月涵清而珠叶明,雪压杠而玉柯裂,燠炎凉寒之互变,而一清贯乎四序。
伯大于是之间,探囊而吟,拊琴而歌,伸佔毕而乐,举天下声色荣利,不与易也。
虽然,伯大之所自得,岂止于清而已哉。
葛陂而龙,延平之剑而龙,安知延平之剑,不即葛陂邪?
丰城之剑,化龙延平二龙于是合焉。
余旧丰城人也,伯大延平人也。
今为同年生,闻其溪上之,初蜕而龙,方将洒是龙之涓滴以雨天下,岂止清而已哉,抑有本焉。
伯大之所得,则又有大于此者也。
《诗》曰:「瞻彼淇澳绿竹猗猗」。
释之者曰:「言淇水以其润泽而盛斯也,故君子有取焉。
有切磋之道,学已精而求其益精;
有琢磨之自,修已密而求其益密。
秉而为瑟僩之恂慄,发而为赫諠之威仪,极而为民不能忘之盛德」。
至善则有本者如是。
伯大之于溪,不是之取乎?
故曰,有大于此者也。
是说也,得之紫阳,紫阳得之延平
延平,伯大之乡先哲也,得于流风馀韵者宏矣。
维剑之溪,即水之淇,维溪之,即淇之箓。
予欲赋竹溪之诗,请歌《淇澳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