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六井咸淳中 南宋 · 卢钺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一二四、《咸淳临安志》卷三三、《吴中水利通志》卷一七、万历《钱塘县志·纪文》、《西湖志》卷一
六府以修为功,而水居其首,盖生人所资以养,有一日不容阙焉者也。
凡邦国都鄙,稍甸郊里之地,必有井焉,以济其日用饮食,故曰井养而不穷。
杭为东南一大都会,左江右湖,民物阜繁。
厥初,因沙塘奠厥攸居,故不难于得水。
然江之融液者常苦恶,不若湖之为甘且美也。
盖江与海通波,湖则受众山流泉而潴之,味之不同也亦宜。
唐刺史李邺侯泌始作六井,引兹水以足民用。
我朝熙宁壬子,陈公襄因其旧而襄之。
元祐庚午苏公轼又修之,于以见六井者,人之所利赖。
矧南渡驻跸以来,百司庶府、六军万姓仰于水者,视昔何啻百倍。
乾道间周龙图淙询民之欲,踵苏之规而深致力焉,盖百有馀年于此矣。
皇上咸淳之六年太傅平章贾魏公任军国重事,朝廷清明,宫府一体,弹压辇下,今时则易然也。
夫既处时之易而复受任之久,故众废具举,而功绪始及于井。
曰惠迁者,沟低于河,泥不可食。
笕旧用木,岁久辄坏,乃培而高之。
复治石而窍其上,可用汲流。
溢而南注于金丈桥之河舟者,载以粥焉。
民且餍水矣,然犹虑众流之合污也,乃浚受水之海,以澄其源,又凿别沟,以疏其恶,旁立神祠,置守者,远污慢也。
西井者,旧有亭宇,经燬不存。
鼎新如惠迁。
以至相国南井,大方小方,水口之所自入,莫不表而出之。
流福居六井之外,于府治为近。
其源自聚景园导湖灌输,后填淤成陆,湮废滋久。
乃自学士桥别开大港水脉以通。
他如众河之支分派别,壅者疏之,狭者广之,石梁之圮者改造之,堤岸之夷者培筑之。
而又推本六井之攸始,于是邺侯之庙,隘以拓之大,卑而增之崇,像设俨如,涂雘焕如,过者改视。
工告役备,乃以修浚本末来谂,俾为记。
钺作而言曰:人非水不生活,水非井不甘洁。
在《易·井》之六四曰:「井甃无咎,修井也」。
诚斋杨氏释之曰:「大哉,井之有功于斯人乎!
大哉,修之有功于斯井乎」!
尹能于剸裁之暇,汲汲以修井为务,盖得圣经贤传之旨矣。
余观之,井之为井有二,自天一生水而坎之中画自乾来,掘地九仞而得泉,此自然之井也。
六井则异是,穴平地以为凹池,取诸西湖而注之,此使然之井也。
自然者修治易为力,使然者修治难为功。
是役也,其工大,其费夥,其利于民也博,法宜书。
尹姓潜,名说友括苍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