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野亭 南宋 · 家铉翁
 出处:全宋文卷八○六九、《则堂集》卷一
太行之阳多大山巨野,士有志当世者,仕而达则其设施见于时,仕而不达则隐是山之中,往往择其地之胜处作屋而居之,以为游息之所。
王君字某,读书积学,宦游半世,仕不至大官,退于太行下,筑室置圃而居焉,浩然自得,不知老之将至也。
子诚甫追述先志,锄治其荒芜,兴修其僵废,仍榜之曰「秀野」,介友人求余为之作记,庶几先业不坠于此。
余嘉其志,但未尝身到其处,不知野之所以得名。
客有游乎太行者为余具道其详,曰:「是野也,四时不同而其景各异。
方春,万花俱红,万草俱绿,不言而成蹊,不粉而成色,千汇万状,争献其芳,春之秀也。
及夏,华者渐实,茁者渐茂,菡萏盈乎沼沚,薝卜喷乎岩崖,障乎山,萍拖乎水,清风徐来,万暑皆却,夏之秀也。
已而幽兰在畹,佳在径,则楚泽陶园之所有,此皆有之。
至于黍稷,盈乎其野,莫非秀也。
少焉,雪积于冈,冰起于崖,挺特而愈高,槎枒而愈壮,其下老百本,修竹千竿,如幽人节士相与为朋友,其景其秀又与三时不同矣。
若夫有台有亭,有树有居,则又士君子乐其乐者,秀其秀者也。
此则有不容尽言者,当问乎其人乃能知之」。
余曰:子言善矣,吾所谓秀则异乎是。
人生乎宇宙之内,秉五行之秀而为五常之性,孟子所谓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者,皆其秀之端也。
士所以为士者,此其秀也。
故三代之上,其选用人才有俊士、造士、秀士,其名不同。
士修之于野而秀其秀者,达而秀于朝廷之上,而野之为秀又不足言矣。
此盖以在我本然之秀而为天下秀。
吾意王君之所以遗其子孙者,乃是之秀也。
诚甫恪承先志,谨守诗书之传,异时必以己之秀而为时之秀,其设施又未可量也。
古语曰「煌煌灵芝,一年三秀」,诚甫其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