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庸斋学言 南宋 · 赵汝腾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七八○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二○四○六
学者见《乾》、《坤》二卦由伏羲而定,又见《系辞》言《易》有太极,是生两仪,又见学老庄者,有女娲鍊石补天、共工氏折天柱之说,遂谓伏羲之时,乃是太极初分之后,天地方自无而有。
吁!
是何以浅近探天地也。
盖天地之大,乃阴阳自虚自实,前无始,后无终者也。
大概有时而混沌,有时而开辟耳。
伏羲之前,吾不知其几混沌而几开辟矣。
所谓混沌而开辟者,以阴阳之运有泰否,阴阳之气有通塞。
方其泰而通也,天以清而浮于上,地以凝而填于下。
人物生息繁滋于其中,复有英君谊辟相继为主。
而人极以立,以两间之开辟者如此,宜不至于再为混沌矣。
然阴阳之运,不能以常泰,阴阳之气,不能以常通上下。
或历千万百年,或历数万年。
泰者有时而否,通者有时而塞。
至于否塞之极也,则天之清以浮者浊而低,地之凝以填者裂而泄。
人物之生息繁滋者,亦歇灭而萎败。
当此之时,五行之用皆废,而水火之性独悖逆焉。
火不为离虚之明,而偏于沉浮;
水不为坎陷之满,而偏于沸腾。
二者虽皆反常,而成天地之混沌者水也。
前日之开辟者,至此又成一混沌矣。
天地每成一混沌所不死者,有元气焉。
惟其元气不死,故阴阳之否者终于泰,阴阳之塞者终于通。
或历数百年,或数千年。
天之低以浊者,又复清而浮;
地之裂以泄者,又复凝而填;
人物之歇灭萎败者,又复生息而繁滋。
此阴阳之运气已泰而通。
则前日之混沌者,复为之开辟矣。
然天地由开辟而混沌者,固以其渐。
由混沌而开辟者,亦以其渐。
方开辟之初,又必有聪明神圣者,继天为王。
而人极以复立,伏羲盖当一开辟之初也。
方其混沌之时,三纲五常之教,斯民日用饮食之道,皆汩丧于水。
然此理之神,与元气俱不泯绝。
及天地再开辟也,此复生于水。
在伏羲时,水性以复其常,神易首出于河。
至舜禹时,水患悉平。
故《洪范》复出洛,此理之神所以开物成务者。
一显一晦,吾亦不知其几万古矣。
故《系辞》十三卦,自乾坤离三卦之外,皆文王所未重而已,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取用。
则伏羲虽未画八卦,亦可见其为前古之民用矣。
又如武王《洛书》之访箕子,首对以洪水斁坏九畴之意。
且言此范天不与鲧,而以待嗣兴之禹。
则是九畴亦皆前古所叙,岂待书出于洛而后见哉。
今谓天地肇判于伏羲之时,谓已前无天地,岂理也邪?
若谓伏羲时,乃天地之初判。
当时文籍既生。
岂无一字垂载于后。
借曰《三坟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之书已失其传,而尧舜去古未远,二《典》之书,君臣略无一语及太极初分时事,不过以治水为第一义。
于六府则止言惟修,而相期于勿坏。
及地平天成,乃以万世永赖相归美而已。
且三圣人之为治也,皆以若稽古为首称。
今观其一政一治,似皆于古人之成法,固自三皇以来创制者,已可遵守。
至取乾坤以垂衣裳,实始于黄帝尧舜氏。
及舜欲作黼黻之服,亦曰:「予欲观古人之象」。
施采已出于古人,则衣裳之制,又岂黄帝尧舜创意为之哉?
由是推之,天理人文之盛,前古盖无一而不备也。
但天地每一开辟之初,则又成一朴略无文之世。
必待圣人继天测灵揭为世教,以启迪民彝之固有也。
愚故曰:天地之大,不知其几混沌而几开辟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