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程颢神宗劄子故事 南宋 · 牟溁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七七七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九、《南宋文范》卷二六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九三
程颢神宗劄子,以为「君道之大,在乎稽古正学,明善恶之归,辨忠邪之分,晓然趋道之正,故在乎君志先定。
君志定而天下之治成矣。
所谓定志者,一心忱意,择善而固执之也。
夫义理不先尽,则多听而易惑;
志意不先定,则守善而或移。
惟在以圣人之训为必可法,不为后世驳杂之政所牵滞,不为流俗因循之论所迁惑,信道极于笃,自知极于明,任贤勿贰,去邪勿疑,必期致世如三代之隆而后已也」。
臣闻学之为王者事,其已久矣。
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汲汲夫,以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之治天下无它道焉,汲汲于学而已。
有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之资,学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之学,而治不唐虞三代,臣未之信也。
恭惟皇帝陛下睿哲由于天禀,圣学得之心传。
嗣服之初,日以讲学为急,真古帝王之用心也。
然臣窃以为君道莫先于讲学,讲学莫先于立志。
盖人主一心,攻之者众。
志不先定,则中无所主,而外物或得以转移之。
蔽欺之言入,则是非有不得其正。
私比之言入,则喜怒有不得其正。
功利之言入,则取与有不得其正。
便佞之言入,则好恶有不得其正。
此学之大戒也。
程颢拜疏神宗皇帝,首以定君志为讲学之要。
,伊洛大儒也,世号之曰明道先生,此真帝王之格言也。
臣愿陛下思先皇付托之重,览程颢进谏之疏,若稽古训,坚凝初志,使此心清明,终始如一,日延见群臣,虚心下问,以考政事之得失,观群臣之志趣。
谓天维显思,命不易哉者,正论也;
谓天命不足畏者,邪说也。
谓宪章法度所当遵守者,正论也;
谓祖宗不足法者,邪说也。
谓君子小人不可并立者,正论也;
谓兼容而两用之者,邪说也。
谓每旦视朝虚心访问者,正论也;
谓尊严渊嘿,使人不可窥测者,邪说也。
谓民罔常怀,怀于有仁者,正论也;
谓峻法立威,使民不敢慢易者,邪说也。
谓敌国外患当急于内修者,正论也;
谓敌无能为者,邪说也。
谓损上益下,节用爱人者,正论也;
谓恭俭无足取者,邪说也。
陛下试以是为察言观人之鉴,而邪正之辨判如黑白矣。
今臣以非才,误叨劝讲,大惧无以仰裨圣聪,用敢推广程颢之说,为陛下告。
惟陛下垂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