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重修夔州明伦堂 南宋 · 阳枋
 出处:全宋文卷七四八六、《字溪集》卷八、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七○
淳祐十二年春,蜀阃华明余公以李侯守夔,始右文也。
夔自嘉熙徙治白帝,率武臣镇焉。
郡当冲要,夙夜究怀守御,视学校为缓。
岁丙午,帅环卫俞公兴治,创大成殿卧龙山之阳,奉祀仅庇风雨,青衿弦诵,亡所适依。
侯至,慨然以兴学育才为先。
时郡赋凿空,罅漏补苴不暇。
或曰黼藻文事,容可徐图,侯独以俎豆修则军旅之事斯循序而举,教化行则祸患于以潜消。
是年秋,鼎而新之。
斸峻为夷,平险为安,建讲堂三楹,庑广如堂。
两旁六斋,东曰志道、据德、依仁,西曰兴诗、立礼、成乐。
斋各一楹,左右廊凡六楹,墁覆黝垩,渠周于宫墙。
廪庾庖湢皆具,率皆不苟。
再阅月考成,不烦齐民,不损经赋。
于是讲肄有堂,息游有所,高明爽豁。
龙山耸而屏,白帝俯而凭,瀼水瞿唐,左右逢原,象滪羊石,登秀几格,巾山白盐,领众碧以拱于前者,不知其几百里。
观山而襟宇豁,瞰水而涵泳深,斯文窟宅,毖于昔而开于今,盖有待也。
侯于是备彝器以昭文物,厚饩廪以复公养,储不足则给以秩粟。
遴择精考,广延俊茂,表德行以厉俗,侯之志其可尚矣。
教授涪城杨万合夔士属予记。
某投閒养拙,安足以发扬修泮盛事,惟嘉侯之志,得《春秋》善复古之义,不敢以固陋辞。
窃闻帝王为治,学校其大务也。
学校之设,明伦其大端也。
欲明伦先明德,讲学有其序也。
天下之生久矣,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,人伦有五,天所序也。
仁、义、礼、智,性之德有四,天之命也。
天伦天德,圣王必建学校以明之,天人相因成也。
帝俗熙熙,五教敷焉。
王民皞皞,庠序建焉。
不听其所以天,而尽其所以人,使明者益明而闇者复其所明,讲学之功,可以一日无于天下哉?
国朝学校遍天下,汉以来所未有也。
其始盖欲使天下之人格物致知,由仁、义、礼、智之性以明夫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之伦,修诸身,行诸家,而措诸天下之事业也。
文胜利汩,士寖失其本真。
学校之所进退,惟辞章工拙是校。
而士之息焉游焉,相与讲明于是焉者,亦惟呫哔编缀,吐芳漱华,以猎富贵。
至于人伦之本行而不著,是岂皆士焉者之过哉?
上下之所讲究,一不由乎五常四德,则人心日危,道心日微。
物诱于前,荡耳目而动心志。
七情失其所止,杂出而应之。
理欲交战,正邪轇轕,得失判于呼吸,毫釐而径庭霄壤矣。
士所以贵乎讲学也。
讲明乎《论》、《孟》「一贯」「尽心」,皆人伦之统会也;
讲明乎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「至善」「时中」,皆人伦之准的也。
明乎《易》而伦著于洁静精微,明乎《书》而伦妙于精一执中。
明乎三千三百之礼,则肌肤固,筋骸束,而伦安矣。
明乎《国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之乐,则性情正,思无邪,而伦正矣。
明乎《春秋》,则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长幼、王伯、夷夏之大伦大分,天冠地屦,灿然于心目矣。
伦即理也,散于百行万善,著于六经,明于学校,而根极于人心。
君子明此心以贯万理,治万事,而为天地万物之主宰,皆不出乎是伦之外。
讲学岂可不是之先乎?
呜呼!
伦之在人未尝亡,而学之于时有废兴。
夫视废兴为明晦,众鄙且笑。
矧兹堂音沉响绝,而侯于人伦又身率焉。
有以揭之,孰不昭之,有以道之,孰不趋之。
为士者于此,谁肯自待菲薄哉。
将见升堂入室,皆德行道艺之风,而闾里田亩,寖寖乎孝悌忠信之俗矣,奚止大学彬彬而已邪!
此侯所以望于多士,多士不负于侯作成之至心也。
不可不书。
侯名卓,字和父临邛人,登绍定壬辰进士第
季冬月吉,巴川阳某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