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论听言劄子1240年 南宋 · 杜范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三四七、《清献集》卷一一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臣闻伊尹之告太甲曰:「有言逆于汝心,必求诸道;
有言逊于汝志,必求诸非道」。
盖心者一人之私,道者天下之公。
私则徇好恶之偏,而是非或至易位;
公则合事理之宜,而观听皆无异辞。
人主尊临百官,颐指意使,孰敢违忤,逊志之言宜日闻于耳;
而或有逆于心者,岂狂易颠迷,以自取不测之祸哉?
此上人之所当致察也。
唐魏徵有言曰:「臣愿为良臣,不愿为忠臣」。
龙逢、比干盖为臣之不幸者,委质事君,夫岂愿此?
然皋、夔、稷、卨在唐虞时可谓良臣矣,而君臣吁咈,相与警戒,未闻有以逊志相容悦者,而舜犹命之曰:「予违汝弼,汝无面从,退有后言」。
盖古者圣帝明王,严谨惧于朝夕,求规谏于臣邻,远佞柔,进忠直。
故言以逆至者药石也,于吾心为逆,而于道为逊。
吾不从心以违道,则私怒不行,而谠言日至。
言以逊至者美疢也,于吾心为逊,而于道为逆。
吾不从心以徇非道,则私喜不用,而谄言莫入,意向转移,朝皆忠臣,上无过举,而天下治矣。
孔伋言于卫君曰:「君出言自以为是,卿大夫不敢矫其非;
卿大夫出言自以为是,士庶人不敢矫其非」。
君臣既自贤矣,而群下同声贤之,贤之则顺而有福,矫之则逆而有祸,如此,则善安从生?
此天下治乱存亡所系,圣贤所甚惧也。
恭惟本朝以乐谏为家法,以奖直为朝纲。
庆历诸臣侃侃之风,有光史册,扶植元气,培养国脉,以遗后人休者,实在于此。
陛下圣度如天,至仁如,万类不齐,悉归涵育。
每群臣奏对,言稍狂直,未尝不和颜以受之,虽甚忤者,亦未尝加之罪,是以下情毕达,无有顾虑而不敢言者。
当此百度浸隳,大命近止,而此一脉尚存,则天下犹可为也。
近岁以来,蹇谔之风,渐不如昔。
大臣负格心之业者,有将顺而无正救,有祗若而无弼违。
是陛下欲继仁祖之盛德,而大臣有愧庆历之诸贤也。
近者骤迁骤黜,而台谏之风采顿销;
朝对夕罢,而直臣之气节复沮。
人言藉藉,皆谓陛下恶逆心而好逊志也。
陛下容德无我,过化不滞,岂应有是,岂非大臣不善弥缝之过耶?
臣恐群臣妄窥上意,阿顺民风,国事日非,孰与谏止?
此其所关,岂止一政事得失而已哉!
臣愿陛下明降御笔,训厉臣工,以来忠鲠之言,以杜谀佞之渐,以寿国家之脉,天下幸甚,社稷幸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