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玉虚观 南宋 · 包恢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三三三、《敝帚稿略》卷四
观名玉虚,为一方之奇观,亦旴江城南之胜处也。
其山环远近,峙而屹立者如玉屏,耸而峻拔者如玉
西有高峰,谚称双髻,尤巉然特出,皆上凌太虚,争献神秀。
其水周左右,逢原而流者如玉泉,随蓄而止者如玉镜。
东有良田,平广万顷,又渺然前陈,皆下涵太虚,交相照映。
观在其间,地形如龟,有老松如龙,表里洞彻,真玉山辉,虚室白,而莹然一水晶宫也。
平时翩翩羽衣,跚跚环佩,飘飘乎优游其中,焚异香以成云,击钟鼓以成雷,声应气求,相与以诵其家之书,行其家之法。
从外而望之者,真有若神仙中人,风尘表物,顾不清且乐欤?
近境里居多傅氏,人物多豪俊,畴昔或期以学问窥前贤,或期以文词追作者。
累尝会族于斯,会友于斯,藏修讲习于斯,济济彬彬,犹德星聚也。
亦以欲相追琢,如工人之琢玉,欲相虚受,如山泽之咸虚,则莫美于斯也。
然斯观也,邈不知其所从始,以素无片言只字可以考證也。
所可见者,有天禧丁巳之钟存焉耳。
或曰昔为凌云观,又曰下方观,至治平之元方赐今额,皆未可详也。
惟迹其当衰弊之馀,而力能振起之者,时在崇宁,有道士丹林者,为可称述而已。
自是前作后述,随时出力。
凡由内及外,宫室殿堂拯弊修废,类无缺违。
规模既定,增加循积,将月异而岁不同,亦可以复一方奇观矣。
逮今知观事谢师颜与其徒,愈慨然有主张是、纲维是之美志,故比年楼阁、门庑、榜额等又咸革故而鼎新之。
正犹焉,他日久掩没于氛埃之旧,一旦再得以发越其光润之素,于是焕然虚明,为之改观,益可以光前而照后矣。
师颜屡尝造予而叹曰:「本观不知其几何年,前者既无记以诏今日,今者又无记以诏后来,则岂非缺典之大者乎?
敢以为请」。
予嘉其志,既为之志其源流委折之大略矣,因复念彼之为教者,其说曰「被褐怀玉」,曰「致虚守静」,又曰「白玉不毁,孰为圭璋」,曰「虚无恬淡,乃合天德」,此《道德》、《南华》二经之所谓道者,非予之所敢知也。
抑观之取名,或者其出于此欤?
彼因名以习其教,必有能知其道者,予不复道。
然犹独有疑焉,观之士,岂果皆为仙人而不火食乎?
何自有观以来,无一亩之田,无一粒之入,靡积靡仓,靡陈靡新,其空虚至是极也。
室如悬罄,恐亦难以暂寄者,况久居乎?
将不啻有贫困忧戚之患。
借曰庸玉汝于成,如吾儒可也,然徒虚其心不实其腹,亦岂彼之道乎?
今乃其徒常十馀人,类若有以充其体而不馁于气者,弹琴赋诗,炼丹修药,各有以自娱,未始有贫困忧戚之态。
岂其果有仙术,能仰以呼青云,吸白日,俯以束荆薪,煮白石紫芝春荑,黄精秋肥,可以不老;
春食朝霞,夏食沆瀣,可以久生乎?
则宜其不食五谷,能如藐姑射山人也。
不然,则岁无五谷之收,而为观数百年,不绝不废如一日,亦未闻有一人以绝粒而不延年者,果何道以至此哉?
或谓杜陵欲入蓝田山,以有餐玉法也。
宝玉品中有名谷璧者,粟粒自然,此岂其可餐者欤?
然则师颜与其徒岂亦观中自有以充虚,而非常流所得而见欤?
皆予之所未喻者,尚欲一亲至访问而究穷其所以然,姑记以此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