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宁国府劝农 南宋 · 吴泳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二四四、《鹤林集》卷三九
国家重农务穑,应郡守授敕诰,必以其职系衔,大者为劝农使,小者兼观农事,示崇本也。
当使去年秋被命出守,入境问农,后三日,与父老约曰:太守特识字一农夫耳。
其所颁行条教,不过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。
「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」,此太守职也;
「用天之道,因地之利,谨身节用,以养父母」,此庶人事也。
太守知民生孔艰,撙节财用,减省徭役,无妨汝穑事,无夺汝农时。
每于先圣格言,罔敢失坠。
汝独不念天显,不服田穑,不爱父母之身,逐末好讼。
每阅词牒,间有冒耕者,有争役者,有斩墓木、伐墙桑者,有借人耕牛不还者,则是前日所劝诵《孝经》本文元不恪意遵守,所以有此抵冒。
岂皆长吏劝民不明,抑亦尔父老失于告戒耳。
汝亦当思:沿淮之田,敌马蹂践,不得播种,而尔四郊之内,则耕者泽泽而苗幪幪也;
滨江之宅,赤地不毛,不及蓺植,而尔十亩之间,则桑者闲闲而蚕㒩㒩也;
并塞以北之民,壮者屠戮,老者冻馁,靡一日得安其居,而汝等不生边界,同尔妇子馌彼南亩,室家各相保也。
一㪷之米,向者百钱,今九倍其直矣;
一疋之绢,向者三千,今五倍其价矣。
年岁屡丰而盖藏富,雨雪既渥而耕作易,不知修何福何行而受此快活也!
耆老高年,固识理道。
其间后生子弟,见一日之饱,遂忘后日之饥,见一岁之暖,遂忘来岁之寒。
饱暖则生逸乐,逸乐则生慢易,惰弃农桑,崇纵饮博,入不能孝养父母,出不能顺事长上,不信天道,不畏王法,将恐丰年不常逢,嘉谷不屡硕。
大兵之后,继以凶荒,长吏易如传舍,后来者又不畀矜汝,则汝等安得长享今日之乐?
虽若祖若父所授产业,亦不能保有矣。
今春气向中,土脉渐起,正是东作之时。
如谷之品,禾之谱,踏犁之式,戽水之车,辟蝗虫法,医牛疫法,江南秧稻书,星子知县种桑等法,汝生长田间,耳闻目熟,固不待劝也。
惟孝悌与力田同科,廉逊与农桑同条。
太守惧尔未必能家孝廉而人逊悌也,故躬率僚吏,申劝于郊。
尔其修乃身,顺乃亲,睦乃邻,逊乃畔。
既种既戒,自此月中气至八月寒露,谷艾而草衰,西畴毕事,则买羊豕酒醴,以祀田祖,以报丰年,岂不为汝农夫之庆?
敬之哉,勿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