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论不可厌近名好直之风劄子 南宋 · 吴泳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二四○、《鹤林集》卷二○
臣闻天之眷佑中国,常欲人主为明主,而不欲其闇;
常欲斯世为治世,而不欲其乱;
常欲朝廷为有道之朝,而不欲其至于失道之败。
故四时霜雨之灾,神气风霆之变,皆所以为教也。
天道之警戒弗思,而灾符之谴告逾厉。
九月而雷,固非「归妹」之正也;
正月而雷,固非「奋豫」之常也。
尤可异者,明堂之夕,荐配上帝,精禋未交,大雨震电;
天基之节,拜表称贺,寿觥未举,雷电以风。
怒之未息,而至于震怒;
威之不敛,而至于疾威。
则天之所以申劝陛下者,益深切矣。
夫大君,天之宗子也。
当仕而有官职者,为宗子赞理家事者也;
在官而有言责者,为宗子纪纲家政者也。
天既全付陛下以有家,而乃不能尊信仁贤,容受谠直,则是弗祗服厥父事,弗聪听厥考训,岂所以为应天之实哉?
自昔人主所以召乱者非一道,而远耆德,逆忠直,《商书》独谓之乱风;
国家所以致亡者非一端,而入则无法家拂士,《孟子》直指为亡国。
盖贤者治之本,朝亡贤士则不知道;
直言国之华,国无争臣则不知过,是不可不惧也。
且陛下更化之初,收召诸老,登进群儒,会朝清明,众正在列,天下固不可以弃贤议陛下也。
自时厥后,初意渐移。
文献之老而谓之耄,经术之儒而谓之迂,骨鲠之士而谓之褊狭。
名节表表有闻于时者,反谓之好名;
风望棱棱见推于中州人士者,又谓之白望。
积毁成疑,积疑成痼,意向一偏,而贤者不得安于朝廷之上矣。
迄今以来,未有胜政。
比日诏下,前时去国诸贤稍稍收用,而进拟之际,问难再三,或者犹谓陛下终以好名之士为疑。
如臣了翁会稽守,󲦤绅之士莫不感喟,引以自近,彼方怀绶问途,而遽有改行之旨,何远贤之速至如此耶?
夫一人之去郡得郡,且未问也。
将恐毁巢而凤凰不至,涸泽而龟龙不游,贤者望望引去,朝廷不尊,百姓不附,谁肯为陛下用者?
则陛下之势孤矣。
端平之初号开言路,诏百官上封事,谕侍从陈己见,更置给谏,擢用台察,人未尝以拒言议陛下也。
曾未几时,风采销铄,争辩是非稍力,则命之曰不平正
弹击奸谀渐多,则名之曰不忠厚;
论奏及于朝政军务,则目之曰不体国;
指陈逮于宫府左右,则讥之曰沽激、曰卖直、曰不识事体。
耳目之官,纪纲之地,岂宜轻有动摇?
而易置不常,殆如传舍。
故有以两月出者,有以三月出者,有以六七月出者。
臣范再入,执法殿中,正色敢言,不避权要,仅浃两旬,正衙未奏事,宪府未移席,而寻以左史迁矣。
左史六品官耳,不为下也。
自去相当轴以来,每以华官英职为屏去台谏之术,天下岂可以名欺也哉?
不谓易相未久,而复蹈斯辙也。
若范果去,则台臣为之不安。
台臣不安,则近臣尸位不敢谏,远臣畏罪不敢言,谁肯为陛下言者?
谗谄面谀之人至矣。
为陛下惜此举动也。
今天下之士,正患其不好名耳。
士若好名,则临财也必廉,临事也必敬,临难也必不苟免。
皓皓其洁,必不黯黯黮黮以为污也;
侃侃其正,必不潝潝訾訾以为邪也。
言事之臣,正忧其不激切耳。
言苟激切,则上可以箴王阙,中可以肃朝纲,外可以落悍将之胆,寝强藩之谋。
谔谔其昌,必不唯唯否否以为随也;
訚訚其诤,必不喑喑嘿嘿以为容也。
陛下何嫌于近名之士与好直之臣哉?
夫天下安危在边,而植根立本之地则在廷。
问之土地,则土地日蹙也;
问之甲兵,则甲兵日少也;
问之金谷货财,则金谷货财日益空乏也。
所恃以绵国脉系人心者,仅存好贤容谏一路,若又销靡而摧遏之,此岂祈天永命之道哉?
臣愚欲乞陛下体任贤勿贰之意,味从谏如流之言,亟收揽人望以聚于朝,亟挽回言官以复其位,洒扫庭内,绸缪户牖,使我之根本丰实,精神充强。
士心凝则人心合,人心合则天意得,敌国外患亦可以渐攘除矣。
司马光、程颢四贤之望也,熙宁并起而用之,故足以大为一时之壮;
蔡襄、欧阳修四谏之选也,庆历既出而复之,故足以永贻列圣之谋。
懿矩宏纲,具在青史。
陛下能仰而法之,则天下称为好贤之主,后世不名为拒谏之君,宗社幸甚,生民幸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