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潜斋 南宋 · 真德秀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一八二、《西山文集》卷二四
金华王子文以其燕居之室求名于予,予为目之曰「潜斋」。
子文请其所以名之义,予曰:潜之为言也,岂欲使子为节信、渊明之所为哉?
二君怀奇抱器而时焉之弗遭,故皆以潜自命,逡巡退遁,以终其身。
今吾子少有当世之志,又有当世之才,虽求人之莫我知,弗可得也。
然则予之所谓潜者,其意果安属耶?
盖《书》有之曰:「沉潜刚克,高明柔克」。
若昔圣贤之教人,常视其偏而正之,使至于中而止。
故沉潜者则欲矫之以刚,高明者则欲胜之以柔。
斯言也,非箕子之言,禹之言也,非禹之自言,天之所命也,而可违乎哉!
夫人之所得于天,不能无彊弱之异,而济之以人者,乃所以成其天也。
今观吾子文之质,盖庶几乎高且明者也。
夫其质之高且明,则天之厚于子者至矣,然予之望子,犹欲有以成其天焉。
盖天下之理,高常病于亢,而明累于察。
以乾之健且有上九之悔,而明夷之明亦必以晦处之,况于学者乎?
吾子诚欲其无亢与察也,则智焉而养之以愚,实焉而藏之以虚,精锐果决而行之以容与舒徐,于沉潜之义斯得之矣。
虽然,人之所以成其性者学也,而学之有见乎道者心也。
昔者颜渊尝潜心于孔氏矣,故其所就者深纯缜密,去圣人之域盖亡几焉。
汉儒唯扬子云若有见于此者,其为言曰:「潜天而天,潜地而地」。
天地神明而不测者也,心之潜也,犹将见之。
《太玄》之养曰「藏心于,美厥灵根」,其旨微矣,至于论性则本焉之莫知,是殆窥其形似而非真见者,岂所谓潜者异乎氏子之潜与?
吾子倘有志于斯,盍亦即洙泗之言,求当时之所以用力者,朝咏而夕思之,如见其人于千载之上,一旦脱然,犹寐之觉,则天地之心,圣贤之蕴,皆将粲焉陈前,有不吾隐者,是则潜心之力也。
西山真某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