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得圣语申省状 南宋 · 真德秀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一五九、《西山文集》卷一三
今月十三日午时,蒙恩选德殿内引奏事。
某再拜升殿,首叙违去阙庭之久,蒙恩收召。
上曰:「卿去国十年,每切思贤之念」。
次读第一劄,至「此天命未定之时也」,奏云:「臣非以国家基业为未定也。
今中原无主,正是上天监观四方,为民择主之时,陛下若能修德以格天,天必命陛下为中原之主,不能则天将归之他人,此臣所以进祈天永命之说也」。
上首肯再三。
又读至「盘游之乐、弋射之娱、禽兽之珍、狗马之玩,有一于此,皆足以害敬」,某奏云:「禹之戒舜曰:『无若丹朱傲,惟嫚游是好』。
召公成王曰:『无若殷王受酗于酒德哉』。
舜何至于好嫚游,成王何至于酗酒德,忠臣爱君,常儆戒于未然。
臣今所谓仪狄之酒、南威之色与夫郑声佞人之属,亦是儆戒未然之意」。
上曰:「此数者苟有其一,真足以害敬」。
又读至「圣心所未安者,即天理所未安也」,某奏:「人之心即天之心,但为私欲所蔽,则与天不相似,故臣欲陛下屏去数者之欲,使此心清明纯粹,陛下之心即天心也」。
上欣然嘉纳。
又读「人情所未允者,即天意所未允也」,上曰:「民心即是天心」。
又读至「狃于旧习者,未有革心之图」,上曰:「往往士大夫革面而未革心」。
臣奏:「士大夫为权臣崇尚财利,士大夫化之,但知有利而不知有义。
士大夫须是知义,然后可为国家用」。
上曰:「未能丕变在」。
某奏:「此全在陛下与大臣大明黜陟,使士大夫知义利之分,久之须能丕变」。
上曰:「然」。
又读至「凡都邑掊克之政,边阃科条之扰,悉从禁止」,因口奏申言之,且乞选好监司郡守以抚摩其民。
上曰:「闻卿所至,视民如子」。
某再三愧谢。
又读至「宜命近臣条举便民之画,如魏相所上诏书二十三事,以次而行」,奏云:「比年民之穷困极矣,臣久在田里,实亲见之。
愿陛下与大臣熟议,于近臣中择其用心忠厚、通晓民事者,令条具今日便民之事,以次施行。
此乃培根本、寿命脉之要,此即所谓祈天永命也」。
上欣然嘉纳。
读至论梁武处,奏云:「武平生奉佛,不知奉天,知爱惜僧尼,不知爱恤百姓。
太子慈仁好文,梁武以事疑之,使忧沮而死。
诸子皆令典兵,无义方之训,至于举兵相图。
如此所为,天岂肯付以中原」?
上深首肯。
读第二劄,至「以名则正,以义则顺」,奏云:「今日欲要恢复唤作,不是不得,陛下为人子孙,当仇雠殄灭之后,如何不令人省视宫阙,如何不吊问中原遗黎,但缘故全不曾做得工夫,所以今日倍费陛下心力」。
上曰:「昨读卿所上封事,可见忠诚」。
读至第三劄王师深入处,上曰:「朕亦尝亲笔行下戒敕」。
又读进书劄,至「《大学》一书,由体而用,本末先后,尤明且备」,上曰:「《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乃用处,须至诚意正心脩身方得」。
某奏:「上面更有格物致知工夫,人君于天下之理、天下之事,须是都讲究令透彻,方能诚意正心」。
又读至明道术、辩人才处,某奏曰:「昨来权臣凡事皆是欺罔陛下,是时讲筵官亦为欺罔之言,臣记得一日讲官讲《易》,辄为奸言云云。
臣是时深不能平,欲辟之又恐纷争于陛下之前,有伤事体。
退而自咎,若使程颐、朱熹当此,必是与之深辩。
臣因自咎学力未到,故不当放过处放过了」。
上亦愕然。
某奏:「陛下须是做格物致知工夫,于天下义理无不通晓,则此等奸罔之言自不敢进。
臣于是时便欲编集此书以献陛下,缘去国之速,不曾做得。
閒居八年,此书方能成就」。
上喜甚,曰:「此书便好将来」。
某奏:「书已在此,更欲点对,候得圣旨,方敢投进」。
奏劄读毕,上忽发问:「福建想未是无事在」?
某奏:「陛下可谓明见万里之外,福建委是未必无事,近日泉、漳又破三县,盖缘无将无兵无帅臣」。
上问:「谁可作帅」?
臣奏:「臣亦正恐庙堂发问,反复深思所以对者,委未有其人」。
上又问:「宪如何」?
某奏:「宪亦晓事能官,但要之自不可无帅,容某退与丞相言之,早早择帅」。
上又问:「福建盐法未变,亦自未便」。
某奏:「盐法乃致寇之源。
缘福盐溯流而至南剑,又自邵武溯流而上汀州,其般运甚难,故盐到汀州,不胜其淆杂,不胜其贵,所以汀人只便于食私盐。
自循、、潮、漳来颇近,又洁白,价又廉,故汀人每至冬春间千百为群兴贩,因而行劫,官司一遣人追捕,便至拒捍杀人,此盐贼所从起也。
臣昨叨闽帅,深欲更张,缘盐事属漕司帅司管他不得,方欲与漕臣袁甫商量区处,而臣与各召还,遂不及为,容退与宰相言之,行下漕司,讲求便利之策」。
遂再拜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