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华亭县重修学记1236年9月8日 南宋 · 魏了翁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一○二、《鹤山先生大全文集》卷四六、《绍熙云间志》续八、康熙《松江府志》卷一九、《江苏金石记》卷一六
华亭县故有宣圣庙,自庆历后郡县皆有学,于是县立学官以附于庙。
绍兴绍熙虽加缮治,又数十年矣。
今令会稽杨君墐始至,戢奸惠柔,剔纷起废。
一年而撙节浮蠹,储米三千石,为平籴仓。
又一年鸠材僝庸,修大成殿,前门后阁,左右二翼,而馆乡贤于夹。
又东甃泮水,建讲堂一,斋庐八,令佐之款谒有次,诸生之公养有廪,通为垣以宫之,翼翼沈沈,邃严靖深。
伻来以图,请记成事。
予惟论学校者未有不伤教法之坏,议科举者未有不叹辞章之靡,经生学士尚论比闾之法、庠塾之教,则悼王制之不可复。
呜呼!
侯封井牧去籍二千年矣,是未可以骤复也。
虽然,治古终不可复与?
曰:不然也。
天命流行,发生万物,虽五行异质,四时异气,而仁义礼知之性、恻隐羞恶辞逊是非之情,则古今同此民也;
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义妇顺,则古今同此心也。
古之为教,非彊其所无也,亦惟即射乡之会而正齿位,所以养其尊贤敬老之良知;
即岁月之吉而读教法,所以发其尊君亲上之深省。
逮已事而竣也,则反诸闾塾。
所谓家有塾者,合二十五家之子弟于闾门之左右,而父师者为之左右师教之
民生其间,无习而非正人,无行而非正道,无间而非正言,志壹心臧,不见异物而迁,故曰斯民也,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。
自乡治废而民散,朝夕无闾塾之教,岁时无庠序之属,死徙不相知,出入不相友,缓急不相赒,而为民父母者沈于簿书期会之冲,矹矹晨夜,救过不赡。
于是奸胥乱民缘绝为欺,吏以官为市,民以吏为仇,违其常心,以陷于辟。
是虽曰世降俗敝已非一日,独不思古今一宇宙也,而今之民顾不古若,岂诚不古若哉!
而况吴中族姓人物之盛,自东汉以来有闻于时。
魏晋而后,彬彬辈出,左太冲所谓高门鼎贵,魁岸豪杰。
虞、魏之昆,顾、陆之裔,虽通言吴都,而居华亭者为尤著。
盖其地负海枕江,平畴沃野,生民之资用饶衍,得以毕力于所当事。
故士奋于学,民兴于仁,代生人才,以给时须。
陆士衡、士龙以至唐宰相元方、象先、希声,犹曰随世以就功名。
至敬舆,则岿然三代人物也。
涵养作成,此岂一旦之功?
先正朱文公谓三代而下,惟董仲舒、诸葛孔明、陆敬舆俱有王佐气象。
自今观之,其论谏数百,如推诚、散利等疏,无非圣贤之明训;
其所辟邪说如「宁我负人」、「反经合道」,凡后世丧邦之说,一绳以正。
呜呼,斯不亦间世之大儒乎!
乃自近岁,遽以华亭为不易治,令不具官,胥横民肆,簿书漫漶,狱讼繁滋,铨曹注拟,往往有望望然去之者。
吁,何至是哉!
《记》曰「凡释奠者必有合也」,或谓合他国之先贤而祀之。
然则是邦有如宣公,自可为人物之标准。
地灵人杰,千古不磨,作而兴之,则非守令事邪!
唐人诗称宣公为县人而志不书,其何以为行善化俗之助?
杨君建学之初,揭堂曰「明善」,合子思、孟子相传之要指,在诸生发明为己之学,冠佩林立,听者皆竦。
呜呼,千万人之心一也,上以诚感则下以诚应矣。
予既嘉杨君之为,又叹宣公钟美是邦而人未之或知,为表而出之。
其自今父诏师传,斯游斯息,玩圣贤之所学何事,以无忘贤令尹之德,安知如敬舆者不数数遇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