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论致天变在君相疏 宋 · 李鸣复
 出处:全宋文卷七○五一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三○九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八二
臣恭睹诏书:「以丙戌之夕回禄挻灾,信宿之间,上及太室,延燔民庐,皇天动威,孰大于此?
应内外臣僚,暨于士庶,咸许直言,指陈过失」。
臣至愚极陋,滥玷郎曹,当天心赫然震怒之时,陛下惕然修省之日,立君之朝,食君之禄,不能竭千虑之愚以少裨圣听,不惟负陛下,亦负所学。
臣观今之进说者二:献谀于陛下者必归其灾于天数,献忠于陛下者必推其失于人事。
此其操心如冰炭之辽绝,不待论也。
而推之人事者,则又有缓急焉,有小大焉。
因灾及宗庙也,而谓庙制之失礼,因灾及官府也,而谓群有司之失职,非不正也,所以召是变者尤有急于此也。
将帅之不用命也,而欲戮于社,愤尹漕之不抚摩也,而欲禠其职,非不当也,所以弭是变者尤有大于此也。
臣尝读《书》,见其有曰「惟天聪明,惟圣时宪」,又曰「惟天惠民,惟辟奉天」,又曰「惟尹躬暨汤,咸有一德,克享天心」,又曰「昔先正保衡,作我先王」,曰「予弗克俾厥后为尧舜,其心愧耻,若挞于市」。
一夫不获,则曰「时予之辜,祐我烈祖,格于皇天」,又曰「我闻在昔成汤,既受殷命,时则有若伊尹,格于皇天」。
太甲时,则有若保衡,在太戊时,则有若伊陟、臣扈,格于上帝。
自昔有天下国家,所以诞膺天命,罔有天灾,未始不本于人君之脩德,大臣之辅德也。
德惟一,动罔不吉;
德二三,动罔不凶。
论灾祥而不原之人主,不原之宰相,尚得为知本哉?
臣不识忌讳,窃伏妄谓今日所以致天变者在君相,则今日所以回天意者,亦当在君相。
陛下即位今八年矣,裁成天地之道,辅相天地之宜,非陛下事乎?
旧劳于外,陛下固已知稼穑之艰难;
留意讲学,陛下又已熟古今之理乱。
治国平天下之实,所欠阙者特致知而未能力行,得之于心而未能达之于政耳。
天下望陛下充其所未至,陛下乃复坏其所已成。
闻诸道路,外朝听政之暇,即嬉游宴饮之时,经筵劝讲之馀,皆狎近嫔侍之日。
民死于饥不暇问,死于水不暇问,死于寇贼不暇问,死于戎狄亦不暇问。
惟东淮之祸近在肘腋,剥床及肤,颇关圣虑,未几而元凶授首,不谓外惧已去,内蠹复生矣。
夏四月雨,至于秋七月,轮遣百官,日谒群祀,此何时也?
天怒未霁,而人妖已进,所以恐惧者安在?
外事祈祷,而内怀耽乐,所以修省者何若?
宫禁邃严之地,人所不睹,而天实睹之;
暗室隐微之间,人所不闻,而天实闻之。
陛下父天子民者也,念虑若此,何以当天心?
明诏谓「朕德不修」,信乎其不修也。
宰相执持国柄,二十馀载矣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,非宰相职乎?
先皇帝更化以来,内抚外宁,天下有泰和之风。
陛下临御以来,内阻外讧,天下多急迫之态。
此非独陛下不逮先帝,宰相自视前日,亦少减矣。
内殿不时引,启心沃心之至情,安得相孚?
都堂不日至,贰公弘化之实意,安能尽达?
列庶位者未必皆俊乂,爱焉而莫知其恶也;
投散地者未必无真贤,憎焉而莫知其善也。
私径日辟,公道日消,逢迎躁进之士,每趋形附影于亲要之门;
寡廉鲜耻之徒,又索响求声于厮役之贱。
除授以贿取,不待领事,已有责偿之心;
荐举以贿成,未尝脱选,已动攫拿之志。
天下之财聚于请嘱,聚于苞苴,聚于囊橐,而陛下之赤子皆不聊生矣。
天命天讨,不闻国典之举行,天视天听,但觉人心之胥怨。
宰相代天理物者也,民俗如此,何以召和气?
明诏谓「朝政多阙」,信乎其多阙也,故曰所以致天变者在君相。
欲修君德,当正其本;
欲肃朝政,当清其源。
本之不正而欲齐其末,源之不清而欲洁其流,天下无是理也。
何谓本?
人君之心是也。
唐明皇一人耳,心乎厉精,则开元以治;
心乎纵逸,则天宝以乱。
人君一心,其系乎天下治忽如此。
陛下始初清明,志气恬淡,视古帝王事业,若不难致。
茍能思前之所以得,操之而欲其存,戒今之所以失,去之而欲其尽。
无安厥位,若将陨于深渊之危;
无轻民事,常若凛乎朽索之驭。
罔游于逸,罔淫于乐,此念无时而不严;
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此心无地而不谨。
立于无过之地,而常励其有为之志,以之正朝廷,以之正百官,又以之正万民,推而至于四方远近,将莫不一于正矣。
是之谓脩君德。
何谓源?
朝廷表仪之地是也。
杨绾以俭素用,制下之日,声乐之多者以减,驺从之盛者以省,第屋之华者以撤。
一相之好尚,其足以转移风俗如此。
今之大臣,世司台鼎,身佩安危,如汉之韦平,不足多进。
茍能思乾、淳之所以致理而按为成法,思嘉定之所以更化而不替初心,杜群枉之门,使无一隙之可投,开众正之路,使无一方之或壅。
公论所予,从而予之,不以其疏而遂弃;
公论所夺,从而夺之,不以其亲而遂止。
廉以励俗,贪者可使之廉,正以率人,邪者可使之正,天下共由于大公至正之途。
气和则形和,形和则声和,声和则天地之和亦从而应矣。
是之谓肃朝政。
君德修于内,朝政肃于外,叹息愁恨之声既息,阴阳乖异之变不消,臣未之信也。
故曰所以回天意者,亦当在君相。
虽然,臣犹有言焉。
有一时之虑,有万世之虑。
虑及一时者,事之已然而指陈其迹;
虑及万世者,事之未然而逆探其理者也。
盖惟辟作威,惟辟作福,正也。
权在天子,而宰相辅赞弥缝焉,正之正也。
二帝之所以帝,三王之所以王,是也。
百官总己以听冢宰,权也。
权在宰相,而天子垂拱仰成焉,正之变也。
伊尹之于商,姬旦之于周,霍光之于汉,是也。
权不在天子,不在宰相,而或流于女宠,或流于宦寺,变之变也,汉唐之季世是也。
陛下春秋鼎盛,正亲揽万机之时,大臣功业光明,皆乃心王室之日。
圣贤相逢,固无他虑,而妇有长舌为厉之阶,识者殆轸忧焉,惧其进而不已,则并后匹嫡之事见矣。
又进而不已,则斜封墨敕之害形矣;
又进而不已,则柔佞回邪之小人倚势作威,盘根错节,而天下之患不可胜穷矣。
《坤》之初六,一阴始生之卦也,而曰「履霜坚冰至」。
事虽未然,而理有必然,圣人忧夫辨之不早辨如此。
陛下以直求言,臣不敢不以直对。
对以直言,臣之职也,罪以直言,亦臣之分也。
惟陛下与大臣熟图之,臣不胜惓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