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知心堂记 南宋 · 洪咨夔
 出处:全宋文卷七○一一、《平斋集》卷九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七二四○
昔在孝宗皇帝,以盛德大业绍开中兴,仁不异远,视坤维戚休如在陛枑间。
淳熙丙申秋七月,制诏晋原李公蘩,以仓部员外郎总蜀赋,望选也。
未上,首奏:「利路和籴为民害,假臣三数月,可永除五十年病根」。
为国为民之虑,目无全牛矣。
寻奏:「《易》之裒多益寡,《书》之懋迁有无,皆深寓理财至计。
臣愿于经费中揆盈虚敛散之宜,酌缓急先后之序,通融排斡,剂量取予,尽变抑配旧法,官自与农为市,不亏豪忽之价,不取圭撮之赢,而军不乏兴,民不加赋。
其条凡数十,其大节目十有一,反覆熟究,皆经久实利。
惟少宽辔策,俾得尽其愚」。
上大奇之,诏制置范公成大同详度,又诏度支郎周嗣武就覈利害,悉奏所请可施行。
公以圣主难逢,时几易失,亦连上奏,愿任责办集。
其议三阅岁而坚定。
案全蜀饷道,岁大约以石计者一百五十馀万,六十馀万科之边氓,量家业以定均敷之数,名和籴,实强取,民不堪命,怨咨转闻。
皇明洞烛万里,一意任公,以宽西顾。
奏始上,非惟九重难之,公卿大夫皆难之,人之切于解倒垂者亦莫不难之。
而公见定守笃,慷慨论列不少折,累书与同列辨难尤力,汔如始议。
官籴民槩,价与时为低昂,远迩欢趍,辇负襁属,声气不动而军饷给。
九州数十万户踊跃呼舞,始知有生之乐,家祠人祝之。
迨范公入参机密,上问蜀罢籴可久行否,范公奏以身保之
上悦曰:「是大不易得」。
仓部郎再进太府卿,且向用,遽以不起闻。
当宁悼惜,特予遗表恩,庶官所未有也。
前是仓部纶言,有「心乎爱民,朕实知之」之语。
越五十年,其子昌州瑀掇「知心」名所居堂,侈圣贤际遇之盛,示世世万子孙以无忘先烈。
《书》曰:「亦越文王武王,克知三有宅心,灼见三有俊心,以敬事上帝,立民长伯」。
又曰:「文王惟克宅厥心,乃克立兹常事,司牧人,以克俊有德」。
夫知人以知其心为难,人主之心存乎民而后能知人臣爱民之心,知人安民,所以为一事也。
方公领饷事,上未尝识其面,朝虚相位,莫有主之者。
蜀世将怙势吝权,兵灶虚实不容问,而制阃初亦未即孚是议。
章前后上者十有三,玺书下尚书报可者八,变而通之以尽利,至于今嘉赖。
公独恃上之明,上独知公之诚也。
此诚感动,岂一日之积哉!
自为小官,所至以惠利著。
西宪边防十事之奏,榷牧马政七害之奏,兴元岁旱免籴、关隘守兵之奏,康济一念,动切诸身,指陈利病,明白洞达。
上久已心属,至此简知益深,虽媢将诡辞沮挠,而宸翰劳问至再,洞然不疑,君臣之际,毫发无遗憾矣。
赵充国奏屯田便宜,每上辄下公卿议臣,初是其计者什三,什五,最后什八,宣帝既报「将军计是犹两从,破羌彊弩之画未为」,深知其心也。
上之知公,旷千古而一遇者欤?
然公之遇合天也,非人也。
初建议罢籴,关内梁、洋诸郡旱而雨,关外阶、成、西和、凤皆大有年,籴价大减,天知公之心矣。
此心上通于天而天知之,君其有不知者乎?
人臣患乎此心之不尽,不患君门之远,天之高也。
某日宦于,贤士大夫多为诵资政黄公裳《汉中行》及《罢籴行》,谓雪山可磨,汶江可竭,阜陵之德、公之功不可谖。
且感今怀往,未有已也。
昌州以廉宽守家法,进进为时用,尝寮有雅好,辄为粹所闻,以诏烝彝鼎。
吁!
王之荩臣,无念尔祖,世光显宜矣。
夙兴夜寐,毋忝尔所生,尚益懋之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