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登科姓名记 南宋 · 陈垓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三六、道光《泰州志》卷三一
皇帝龙飞之四年,改绍定元年二月乙巳,诏曰:「游、夏学问渊源,董、贾议论通达,悉上春官,造廷待问」。
尚书礼部下郡国。
甲寅诏至泰州,臣垓恭率州文武吏士父老迎拜南门,奉书伏谯门下宣读。
仰惟国朝受天明命,率三岁间,郊一而士两之,凡以敬天也。
天生英明俊伟之材,而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、周公、孔子数圣人任师道之责以成之,其说具载六经、诸子百家之书,传天下后世。
师也,君也,天也,敢有一毫忽哉!
汉高祖干戈百战之馀,犹诏天下曰:「今吾以天之灵定天下,贤士大夫肯从吾游者,吾能尊显之。
中执法郡守,其有意称明德者,必身为之劝驾,遣诣相国府,署行义」。
即今科举法也。
乙巳诏既宣,州以劝驾故事秋赋。
按图经,雍熙二年嘉定十六年进士百馀人,廷对第一、第二、甲乙科、冠本经、举宏词,仕有至枢府政地者。
地灵人杰,天之福是邦也旧矣。
贡院创于庆元三年,才六十二间,地势下,市声近,位置窘狭,面城之阴,刹搀而塔左之,阴阳家之说弗合。
垓常谓海陵城之东,冈萦坡起,如天马南驰,故城隍之祠以灵显,庾鹾之台以官显,万寿之宫以仙显。
其前缺如,苇连水积,苍龙之角,谁实掀之?
因诣学,偕诸生议,佥曰可,而以筑淤为最难。
垓承乏于兹,军政粗举,民力粗苏,商议粗宽。
士况吾党,教养非特文餔啜也,而责在教官
俊秀非矜能眩智者也,而责在父兄。
垓幸以前进士太守事,奉诏劝驾,垓之责也。
于是度基格向,畚土市材,昉于正月己卯,迄于七月甲戌
土之佣三万五千八百,匠工半之,靡金钱三万二千三百二十五,米一百八石,俱有奇。
给皆州帑,而一费不以累县,一力不以烦民焉。
前奏闉层,右耸文笔,旁翼之以御书阁,后坐之以玉清殿。
伉都门二十尺,誊录所垣屋十九,弥封其右,屋十。
重门巍然于中,联东西两挟四廊,凡六十六楹。
厅之楹六,崇深皆二十四尺,长七十尺,贯以屋三而堂,堂如厅之数。
轩其后为阁道。
监试所须,凡揭什物皆具。
诸生请刻于石,垓因得以勉之,曰:「士生斯世,天资之赋予,地灵之孕毓,师教之,有司进之,天子又下明诏以招来之,士之一身责亦重矣。
彼偏方僻壤,病于无所师承,而吏汲汲簿书期会,于科举或具文也,则犹之可诿。
孔子之后,韩、欧以来,师道孰如安定先生者。
仁义、礼乐、边防、水利、时政,又其学之目也。
以奉大对,以入官,宁越于此哉?
今东南数州,潭以南轩,建以晦庵,婺以东莱,温以水心,明以慈湖,而科甲之英,公卿将相之选,皆于是乎盛。
泰之为州,人物典刑,事业魁伟,载之简册,荡人耳目。
昔何人哉,今何人哉!
得于天者非不全,徒慕人爵而不知所师,则挠其天;
生此地者非无人,徒羡三子而不师安定,则孤此地。
为诸君宜何如?
不负于师,则不负于天,不负于有司之爵,进则不负于明天子之详延矣。
学问必渊源,议论必通达,盖诏旨也,敢告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