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掩马记 南宋 · 度正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八七○、《性善堂稿》卷一一
庆元三年正月,乡舍调官阙下。
既踰宣城六月八日发朱唐度十许里,有马尸于地旁,无人问之。
往来者或曰天厩马也,方从西来;
或曰民马也,病而死;
或曰非病也,国马也,日行千里,群驽马恶其异己曹,蹄而啮之,校人莫察,马不胜其毒,遂死。
是时连日大雨,青蝇集于口,口且腐,不掩不埋。
正心恻然,曰:生则用其力,死则弃之涂,人理其殆舛欤。
夫子曰:「敝帷不弃,为埋马也;
敝盖不弃,为埋狗也」。
狗马,物也;
人,物之有仁义者也。
马以载,狗以警,人役也,死则恤之,非厚也,仁义之道耳。
噫,狗马异类也,其有功德于人微也,古人其待之也如此,况同类乎?
况有大功德于人者乎?
马哉马哉!
正因汝有感也。
古之人心如此,后之人心如彼,何其异也!
后之人其于狗马则既失之矣,其视人能如古之待狗马者乎?
马哉马哉!
正悲人心之漓而伤礼义之消亡也,于是命从者采山之草加诸上而掩之,遂为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