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官制仆射御史侍中,后皆以名宰相。 策问) 宋 · 陈藻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五一九、《乐轩集》卷八
正名,孔子之所重也,名浮于实固不可,名损于实其可乎?
正名莫大于官制,官制莫大于相臣。
仆射昉于秦乎。
仆,主役也,秦重武官,以之而主射事,故侍中博士、郎皆有仆射
若军屯吏则曰军屯仆射,若永巷则曰永巷仆射,名之微而职之细已乎。
成帝尚书五人,以一人为仆射,则今仆射非昔之仆射也。
东汉而愈隆,建安有左右之名矣。
虽然,左主客曹,右领祠部萧齐之制又止是也。
隋为从二品,不既高矣乎?
至唐太宗时则为宰相矣。
然则仆射昉于秦乎?
前此矣,《周礼》射人下大夫即秦之仆射乎。
仆射之名而加之宰相,能不损其实否乎?
御史大夫亦秦官也,及汉因之,则为丞相之贰,今参知政事是也。
绥和改元,更名大司空
司空六卿之下者,以名其辅相,可乎?
《周礼》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,以赞冢宰,是则为宰相之副者尚矣。
然古者中士八人为之,则亦甚微矣。
天官小宰中大夫二人,非乎?
参预朝政参议朝政参知机务、参掌机密何太宗号之多乎
其后御史又为台官,不知起于何时也。
御史之名足以名其辅相乎?
侍中者,《立政》之所谓常伯,《周礼》之所谓太仆也。
委任渐隆,梁为宰辅,唐龙朔左相矣。
何其复旧之后又曰纳言,又曰黄门监,至天宝又为左相,唐之纷纷如此,亦皆有由乎?
向者我孝宗皇帝朝以左右丞相而易去仆射之号,善复古也。
或者又以周之冢宰当今之吏部尚书,否乎?
若以冢宰吏部尚书,则小宰者非参知政事,乃其侍郎否乎?
宰夫又准今之何官也?
幸铺陈之,以观经史之酝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