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草庐先生墓志铭1219年 南宋 · 叶适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五○六、《水心文集》卷一九、《赤城集》卷一六 创作地点: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
草庐先生姓林氏名鼒字叔和黄岩县人
事父母兄无违志,朋友不倍其言,妻子裕如也,邻里欢如也,其行既修矣。
少而广问博请,长而探幽索微,老而愈勤,穷而益信,其学既明矣。
面于方山,木或春彫,草或冬蕃,井不先汲,炊不蚤熟,蹒行株坐自若也。
邑后生聚而谋曰:「得无从草庐游乎?
先生得无思见我乎」?
大夫作而顾曰:「某狱疑,先生决之乎?
某政谬,草庐知之乎」?
年七十一,一日,笔数牍,缄题竟,就床若将寐者,视之已卒。
其为士者无不吊而哀,如不欲生也。
卒之日,十月丙戌
明年嘉定十年正月丁酉,葬于樟槿山。
其为士者无不送而号,如不欲归也。
或肖其像,恍乎草庐之容也;
或玩其书,泠乎先生之音也。
呜呼!
世谓文华之俗薄,虽躬行朴厚不能化,曷不视此乎!
孟子为论世尚友之说,始轻视一乡之善。
盖天下所同善者犹未足也,况一乡哉!
按《周官》,乡即国也,黄岩,古伯男国也。
乡公也,公旦、君奭预焉;
一乡卿也,闳、散、南宫适参焉。
王国之善,即天下之善也,岂孟子未见《周礼》,而以战国近事言之乎?
然则一乡之所谓君子者,固无往而不为君子矣。
夫疑天下之善不足于一乡,而又以一乡之善不足于天下者,惑也。
先生之子季复、幼常除丧来告,余既窃有感于孟子,遂以记其墓。
两夫人皆陈氏,女嫁胡惠连
铭曰:
噫昔追随五十年,近离远合交倾宣。
一札不至奄重泉,矢词如忘徒泫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