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治势(上) 南宋 · 叶适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四八一、《水心文集》卷四、《水心别集》卷一、《贤良进卷》卷一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五四、《经世八编》卷二八一、《右编》卷四、《文章辨体汇选》卷一九七、嘉靖《温州府志》卷八
欲治天下而不见其势,天下不可治已。
昔之论治天下者,以为「三代之时,其君各有所尚,夏之忠,商之质,周之文,数百年而不变。
其后周之失弱,秦之失强,故忠、质、文之相代,若循环之无穷」。
而或者又曰:「弱之失在于惠也,则莫若济之以威;
强之失在于威也,则莫若反之以惠。
惠止于赏,威止于刑,故赏不至于滥而无所劝,刑不至于玩而无所惧」。
盖其意以为治天下之势无出于此矣。
夫一弛一张者,弓也,而羿之能不与焉;
虚而敧,满而覆者,器也,而倕之巧不与焉。
故三代非忠、质之尚,而周、秦无强弱之失。
治天下者,姑舍是乎!
古之人君,若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,汉之高祖光武,唐之太宗,此其人皆能以一身为天下之势;
虽其功德有厚薄,治效有浅深,而要以为天下之势在己而不在物。
夫在己而不在物,则天下之事惟其所为而莫或制其后。
导水土,通山泽,作舟车,兵刃,立天地之道,而列仁义、礼乐、刑罚、庆赏以纪纲天下之民;
至于宾饯日月,秩序寒暑,而鸟兽草木之类不能逃于运化之外,此皆上世之所未有,而圣人自为之者也。
及其后世,天下之势在物而不在己。
故其势之至也,汤汤然而莫能遏,反举人君威福之柄以佐其锋;
至其去也,坐视而不能止,而国家随之以亡。
夫不能以一身为天下之势,而用区区之刑赏以就天下之势而求安其身者,臣未见其可也。
盖天下之势,有在于外戚者矣,吕、霍、上官非不可以监也,而王氏卒以亡汉,有在于权臣者矣,汉之曹氏,魏之司马氏,至于江南齐、梁,皆亲见其篡夺之祸,习以其天下与人而不怪。
而其甚也,宦官之微,匹夫之奋呼,士卒之擅命,而天下之势无不在焉。
若夫五胡之乱,西晋之倾覆,此其患特起于公卿子弟、里巷书生游谈聚论,沈湎淫佚而已,而天地为之分裂者数十世。
呜呼!
势在天下而人君以其身求容焉,犹豫反侧而不能以自定;
其或在于宦官,或在于士卒,而举威福之柄以尽寄之者,此甚可叹也!
臣尝怪唐末、五代之衰,皆以列校之卑,易置人主如反掌之易;
周世宗一日临大位,北威契丹,南服李璟,法度脩举,文武并用。
太祖皇帝践祚,十年之间,不耀兵甲,俘取僭伪之君若拾遗,而天下为一,身致太平,为子孙万世之计。
向之衰败圮阙者二百馀年,英武之君、忠智之臣,图回收取不能什一,而孱王幼主,俯首服从,相顾愤发,以至于流涕痛哭莫敢谁何者,一朝翕然皆在把握之内,何其速也!
此无他,能以其身为天下之势,则天下之势亦环向而从己,其必然而无疑者矣。
且均是人也,而何以相使?
均是好恶利欲也,而何以相治?
智者岂不能自谋?
勇者岂不能自卫?
一人刑而天下何必畏?
一人赏而天下何必慕?
而刑赏生杀,岂以吾能为之而足以制天下者?
虽然,鸟高飞于重云之上,鱼深游于潜渊之下,而皆不免有鼎俎之忧。
天下之人所以奔走后先,维附联络而不敢自弃者,诚以势之所在也。
故夫势者,天下之至神也,合则治,离则乱;
张则盛,弛则衰;
续则存,绝则亡。
臣尝考之于载籍,自有天地以来,其合离、张弛、绝续之变,凡几见矣,知其势而以一身为之,此治天下之大原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