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荐举 南宋 · 叶适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四七八、《水心文集》卷三、《水心别集》卷一三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五五
何谓「荐举之害」?
使天下之大吏得荐举天下之卑官,宜若为善法矣,而今乃为大害。
且关升令录职官,改官京官若升朝官,又转而至员郎,此朝廷自设限隔以分贵贱,而使人非举不得入。
若三考、若四考,有举者三人,若六考、若七考,有举者五人,则关升,则改官。
朝廷之立是法也,岂不曰「吾不徒与,以贤能而与,贤能不自知,以荐而知」乎?
然则朝廷岁与人以关升、改官者,岂曰「此诚贤与能者」乎?
大吏岁举人以改官者,亦岂曰「此诚贤与能者」乎?
其人之得关升、改官者,又岂曰「吾诚贤与能者」乎?
上不信其举人者,举人者不信其求举者,求举者不以自信,必曰「是皆不可知,而朝廷之法既已如此,则不得不出于此」。
朝廷亦曰「吾之立法既已如此,则不得不听其如此」。
然则是上下相与为市,均付于不可知而已;
故奔竞成风,干谒盈门,较权势之轻重,不胜其求。
若此者,不特下之人知之,上之人盖知之矣。
方其人之未得出乎此也,卑身屈体以求之,仆隶贱人之所耻者而不耻也。
此岂复有其中之所存哉!
及其人之既得脱乎此也,抗颜庄色以居之;
彼其下者,又为卑身屈体之状以进焉,彼亦安受之而已。
相承若此,则以此见举,以此举人,陛下之人才坏而生民受其病,无足疑者。
嗟夫!
其始则或不至是矣,而流弊之极,皆固守而不思变。
且京朝官者,已为天下之所贵,而朝廷亦自贵之矣。
不自贵而使天下亦不知贵之,宜在朝廷无不可为者,而计今或未之能也。
今盍多其考,累其任,使其积日计月而无在官之过者,可以循至于次第之京官,毋必举焉。
其诚可举者,因今之法而举之,与之以今之所与之官。
若是,则庶几士之稍自重者知有常途之可由,而不汲汲焉为是卑身屈体以求之,而仆隶贱人之所耻者亦或知耻矣。
举人者不困于求者之多,庶几乎知所自立,而或能真举其贤能以报上矣。
解举官之急,姑用是,要以风俗稍善,治道稍明,循次而进,必无俟乎举者;
而大吏或一举其才,则朝廷信而用之,拔于常调,此荐举之正也。
然此有司之事,执政大臣之所当请而后行,朝改夕定,非若兵财之有所难也。
睥睨隐忍而不知为之,遂为天下之大患,亦可悲也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