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叔父承议郎通判常德府行状 南宋 · 袁燮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三八三、《絜斋集》卷一六
公讳章,字叔平庆元鄞人
曾祖讳毂,左朝奉大夫、知处州,赠光禄大夫,妣永嘉郡夫人叶氏。
祖讳灼,左朝议大夫尚书仓部郎中,妣恭人石氏。
考讳坰,以公升朝,累赠朝奉郎,妣安人林氏。
仓部守随,朝奉祈子于大洪山之神,梦与二子,是岁生某之先君;
明年,从仓部京师,而公生焉。
公天资隽敏,十岁遍诵五经,十二能赋,翘然秀出,奇童之誉籍甚,而严重静深,不苟言笑,识者知其伟器。
朝奉志尚高洁,恬于荣利,惟教子是急。
金先生彦博模范一乡,俾公受业,日侦伺颜色,惟恐毫发不当其意。
未有室家,为之聘娶,饷遗无虚日。
公承亲志,愈自刻苦,日不足,继以夜,隐几而寐,觉复诵书。
闻者异之曰:「是固未尝寝耶」?
居庭闱间,婉容愉色,无纤芥子弟之过。
一日燕语,偶字姊婿,朝奉曰:「姊婿,尊行也,奈何字之」?
自此未尝语及其字。
执丧哀毁,几于灭性,火爇其体,曾莫之知,其笃孝如是。
既冠,志气弥强,从李、莫二先生质疑请益,闻见日广,诸经皆通大义,尤邃于《书》。
太学,交友皆英俊。
有司程其艺能,屡为之最。
公试高等,其选甚艰,尝再得隽焉。
丞相柄朝,讳言程氏学,士以雕琢靡丽相高。
公介于其间,人所不嗜,日哜嚅之。
时见谓朴学战或不利,公持之不变,退而授徒于乡,以所学淑后进,开明良心,消释鄙倍,从游者日盛,里中推为硕师。
年几五十,未脱韦布,磨砺不倦。
尚书汪公应辰以鸿儒领贡举,取士先本实后词艺,公始得在选中,遂登乾道五年进士第左迪功郎绍兴府诸暨县主簿
始至,讲求利害,见其封畛广,户口众,而怪其征科之难也,悉索累年簿书,考校其实,而匮诸厅事。
多寡强弱,官有定赋,而有田者不得不输,虽老奸巨猾,无敢复为欺者。
传之后人,遂为经久之利。
用举主关升从政郎,为泰州州学教授
秩满,教授和州
淮俗安于故习,知学者鲜,庠序虽设,视为游戏之地,群焉而食,既食而出,以为常。
公曰:「士岂有不可教者」?
每旦入学,招诸生勉以进修,毋自弃暴,训之以礼义之大经,圣贤之旨趣,陶染濯熏。
善端既开矣,则又束以规矩,出入必时,课试如式,所以防其放逸者,具有条目。
有来见者,不以蚤暮寒暑,从容延接,随叩而鸣,如一家中父子兄弟,款密无间,时人以为真能任职。
高宗庆寿及光宗登极恩,再循儒林郎,用荐者改通直郎签书南康军判官厅公事。
郡事清简,号称道院,而朝夕勤勤,不敢以无事处。
若振穷民,惩猾吏,蠲逋负,疗疫疾,一时善政,力赞其长,如恐不及。
僚吏有善,极口延誉,若自己出;
有过,委曲覆护,冀其感悟。
守有长于治郡,以能吏称者,人少合其意,于公独心服,时就见之。
既还朝,语中都士大夫曰:「吾之为郡,得贤者佐之尔」。
问其人,以公对,由此名重朝廷。
皇上践阼,转奉议郎
祀明堂,赐绯衣银鱼,主管台州崇道观,再任。
踰年,通判常德府,待次于乡。
年登上寿,精明不衰,晨起整衣冠,熟复《周易》一卦,折辈行与贤士交,讲明立身之要,日进不止。
每与人曰:「吾以贫故,愧未纳禄,可亟望为郡耶」?
将申祠请,藁具而属疾。
弥月弗瘳,遂致其仕,转承议郎
病且革,神色怡畅,语言自若,略不及家事,晏然而终,实庆元五年十二月二日也,享年八十。
娶汪氏,封孺人
二子,焘、熹,皆先卒。
孙男二,符、策。
女二,适进士戴廙、吴桷。
曾孙男二,鲁孙、英孙。
嘉泰元年九月壬申,符等奉其丧葬于慈溪县西屿乡东岭之原。
公于学博,自少至老,未尝废书,虽疾病不去手,曰:「吾每观书,不知沈疴之去体也」。
宾客无杂言,问古今事,其答如响,有一不知,深自愧怍。
尝从人借书,手自抄之,蝇头细字,一一精谨。
洽闻多识,殆少其比,而谦恭自将,与人言如恐伤之,虽幼且贱,一与均礼。
书字必楷,小心斋肃。
行步卑弱,如不胜衣。
晏居危坐,剧暑无惰容。
笔古人格言,日日对之,以自警励。
小有差失,必载之册,谓之《书过》。
闻人一善,亦手识之,谓之《日志》。
食味不重,衣服不华,小斋容膝,无一长物,几席凝尘,恬弗为动。
忤之而不愠,迫之而不惊,事虽方殷,从容处之,未尝疾言遽色。
之温,如玉之润,如麒麟凤凰之为嘉祥,古所谓「德人之容,睟面盎背」者,公信有焉。
进退穷达,安于义命。
海陵将终,更荐书阙下,宗伯许之剡奏曰:「少俟两月其可」?
公曰:「来者独不欲得录耶?
利于己而亏交承之义,吾弗忍也」。
遂去之。
时宰欲处以京局,辞焉。
或问其故,曰:「吾老矣,能复奔走车尘马足间耶」?
常平使者行部南康,亟称其贤,欲表荐之,固止之,乃已。
其静退类此,临财亦然,非其义一介不取。
居官廉静,以法不以例,及可以取可以无取者,未尝辄受。
主郡王公正己将漕淮南,首以荐牍及之,或问之曰:「他人求而不得,此不求而与,何耶」?
王公曰:「吾观今人宦游而归,鲜不买田,而斯人鬻产以自给,廉可知矣,吾是以推之」。
里中有冒法抵罪,室庐入官者,公输钱于郡,既得之矣,其人踵门拜曰:「某不幸自速其祸,孥无所归,愿公垂怜」。
立索橐中钱数万畀之,无难色。
或言岁所入微,宜稍广基址,公曰:「昔人为仕宦贫,好消息也。
吾敢丰殖以自取戾」?
迄无所增。
卒之日,室中萧然,无以棺敛,质贷而后办。
自擢第至殁,馀三十年,而生理若是。
闻其风者,可以自警矣!
某年十有五,奉先君命,学于叔父,殷勤教督,不啻己子。
自是每见无不倾尽,挹其貌,耳其言,孝弟恭逊之心,油然而生。
某之官于越也,贻书语及新功,自谓胸中融融,有无涯之乐。
某窃惟耄期称道不倦,古难其人,而况今乎!
他日还乡,朝夕亲炙,庶可少进。
此念方切,而公则死矣。
药弗及羞,敛弗及视,睟和之貌,不可复见,丁宁深切之语,不可复闻,痛可胜言哉!
葬有日,符等将求铭,属某叙述其行。
某不敢辞,则泣而书之。
谨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