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象山先生文集序 南宋 · 袁燮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三七○、《絜斋集》卷八、《象山先生文集》卷首、李绂重订《象山先生年谱》
天有北辰而众星拱焉,地有泰岳而众山宗焉,人有师表而后学归焉。
象山先生,其学之北辰、泰岳欤?
自始知学,讲求大道,弗得弗措,久而寖明,又久而大明。
此心此理,贯通融会,美在其中,不劳外索。
揭诸当时曰:「学问之要,得其本心而已。
心之本真未尝不善,有不善者,非其初然也。
孟子尝言之矣,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宫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识穷乏,得我而为之,此之谓失其本心」。
其言昭晰如是,而学者未能深信。
谓道为隐,而不知其著;
谓道为邈,而不知其近。
求之愈过,道愈湮郁。
先生始大发之,如指迷涂,如药久病。
迷者悟,病者愈,不越于日用之间,而本心在是矣。
学者亲承师训,向也跂望圣贤,若千万里之隔;
今乃知与我同本,培之溉之,皆足以敷荣茂遂,岂不深可庆哉。
呜呼!
先生之惠后学宏矣。
先生之言悉由中出,上而起沃君心,下而切磨同志,又下而开晓黎庶。
及其他杂然著述,皆此心也。
儒释之所以分,义利之所由别,剖析至精,如辨白黑。
遏俗学之横流,援天下于既溺,吾道之统盟,不在兹乎?
先生于行都,亲博约者屡矣。
或竟日以至夜分,未尝见其有昏怠之色,表里清明,神采照映。
得诸观感,鄙吝已消,矧复警策之言,字字切己欤。
先生之殁馀二十年,遗言炳炳,精神犹在。
敬而观之,心神俱肃,若亲炙然。
临汝尝刊行矣,尚多缺略。
先生之子持之伯微裒而益之,合二十卷,刊于仓司
流布寖广,书满天下,而精神亦无不遍。
言近而指远,虽使古人复生,莫之能易。
呜呼!
兹其所以为后学师表欤?
先生讳九渊字子静抚州金溪人也。
尝讲学于象山,学者尊之为象山先生云。
嘉定五年九月戊申,门人四明袁燮谨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