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忠臣传序1166年 南宋 · 陈亮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三二七、《陈亮集》卷二二、《敬乡录》卷九、《金华文徵》卷三、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五六 创作地点: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
余读书至武庚之事,何尝不为之流涕哉。
嗟夫,忠孝者,立身之大节,为臣而洗君之耻,父雠而子复之,人之至情也。
度不可为,不顾而为之者,抑吾之情不可不伸也。
逆计而不为,人乌知吾心?
生犹愧耳,况卒不免于死,则将藉口谓何哉?
武王之伐纣也,以至仁顺天命,以大义拯斯民。
然君父不以无道贬尊,则武庚太白之旗,必有大不忍于此者,然而未即死者,犹有待也。
武王既立而没,嗣子幼,君臣兄弟之间疑间方兴,故将挟之隙以义起,成败之不问,姑明吾心,奋而为之,是以殒首而不顾。
余以为武庚者,古之忠臣孝子也。
世立是非于成败,故无褒,而孔氏又讳而不道,然则武庚之死越二千载,目之瞑未也。
虽然,武庚受之嫡嗣,处义之必不可已,而非有深计于后世也。
翟义王淩毌丘俭诸葛诞之徒,非清议之所必责,俛首相随属,未过也;
而数子者,忠胆愤发,视其国之倾、身之危,不啻不暇熟权其力,趣起扶之,意虽不就,此其心可诬也哉!
作史者谓宜大书以示劝,乃惟旅次之,然且不免不量之讥,甚遂传之《叛臣》。
语曰:「盖棺论乃定」。
是果可信乎?
昔者贯高有言:「人情岂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?
今吾三族皆已论死,顾岂以王易吾亲哉」!
然则数子之心壮矣,乃其冤有甚于武庚者。
余悲之,故列为《忠臣传》,信千古以兴颓俗,此圣人惩劝之法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