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论正始之道疏绍熙元年 南宋 · 彭龟年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三○○、《止堂集》卷六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五七
臣仰惟陛下嗣无疆大历服,逾年改元,于是奏告天地、宗庙、社稷,非细事也。
臣尝推原古人纪年之意,不谓之一,而谓之元者,元,善也,所以明人君体元之道,在善其始也。
今日陛下继天地之德,衍宗社之庆,慰寿皇之心,答臣民之望,视始正本,实在于此。
草茅小臣,获对清光,适际斯时,区区愚忠,偶有所见,辄敢条列以上,仰报圣明,惟陛下财幸。
臣闻心者身之始,身者家之始,朝廷者天下之始,元子者万世之始。
于其始而知所以正之,体元之道无馀事矣。
何谓心者身之始?
身听于心者也,心一动而身随之,不可不正也。
然圣人所谓正其心者,亦去其所以害心者而已。
是以《大学》曰:「身有所忿懥,则不得其正;
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;
有所好乐,则不得其正」。
盖感于物者稍偏,则动于中者皆邪,在常人尚且不可,而况人君乎!
陛下圣学高明,其于正心,必有道矣。
臣犹愿陛下日日察之,念念察之,使忿懥、恐惧、好乐之类皆不足以动其中,则陛下之心,即、文、武之心也。
使数者苟有一焉,则其发用之间,或有以害夫清明之体,而于酬酢万变,宰制万事,统御万国,恐亦难矣。
范纯仁有言:「君心欲如槃水,常使平正而无所趋向,则免偏侧倾覆之患」。
斯言可谓得人君正心之道,惟陛下念之。
何谓身者家之始?
《大雅》之歌文王曰:「惠于宗公,神罔时怨,神罔时恫。
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」。
家之难齐也如此。
文王之圣,尚且待神无怨恫而后能使其家刑焉,是必无一毫之愧于身,乃可举一家之政于内。
故赐予私则侥倖之路启,宠幸私则嫉妒之害生,用度不节则俭约衰,法制不严则名分僭。
今日宫庭未必有是,设或燕閒之际,少懈堤防,深虞间隙之开,便难窒塞,在陛下谨之而已耳。
何谓朝廷者天下之始?
大抵天下之事,当出于一。
出于一则有所总统,而天子之势尊;
不出于一则无所总统,而天子之势亵。
世言汉武帝九卿之权间宰相宣帝以天下之务在中书,为得驾驭臣下之术,不知政出二门,实妨理道。
臣恭闻本朝仁宗皇帝英识伟度,三代而下,一君而已,事出独断,何所不可?
而权要请托,每以大臣为辞,实以此门一开,奸徒百出,深谋远计,近世所无,此陛下家法也。
崇宁奉行御笔,乃小人盗权之术,此陛下近鉴也。
臣窃闻陛下即位之初,所施行事,间出中旨,虽睿知所及,多中事情,然忧国之臣,未免过虑。
近日此涂渐塞,朝纲寖清,臣愿陛下长守此意,使朝廷政事常出于一,得则功归于上,而陛下受从善之名,失则责在于下,而陛下免徇私之谤。
体正事顺,莫便于斯。
如此而后,朝廷可正,而天下之治可得而举矣。
何谓元子者万世之始?
臣闻《诗》曰:「君子万年,永锡祚胤」。
祚胤,古人所甚重也,是以自初生至于成人,教之皆有方法。
古者父子虽曰异宫,然文王之为世子也,日问安于寝门之外,则其相去当不甚远。
嘉王,陛下之元子,宗庙社稷所系非轻,而今遽建邸于外,自此居处之易察,恩意之易浃,教诲之易行,当不如前日在陛下之侧矣。
陛下虽简择僚友,谨选左右,然傅相之士少侍御之人多。
傅相正而难亲,侍御近而寡正,从违之顷,贤否便分。
皇子虽天资颖特,敏于为善,万一熏染积习之馀,或移岐嶷冲和之性,臣恐不能不重陛下宗庙社稷之念也。
臣窃见司马光请以皇子读官提举左右前后侍御仆从之人,如有巧佞谗谄者,许令纠察,其言极切事情。
臣愿陛下举而行之,大要使府僚之势重于侍御,道义之训密于晏游,则万世之本,可得而正矣。
臣州县小吏,不识忌讳,辄肆狂妄,轻议家国,罪当万死。
惟陛下赦其愚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