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著庭记1209年3月 南宋 · 杨简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二四○、《慈湖先生遗书》卷二、《咸淳临安志》卷七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孔子曰:「属辞比事,《春秋》教也」;
「属辞比事而不乱,则深于《春秋》者矣」;
「天有四时,春秋冬夏,风雨霜露,无非教也。
地载神气,神气风霆,风霆流形,庶物露生,无非教也」。
某不胜起敬,而赞之曰:大哉圣言!
著庭以属辞比事为职,辞不胜其繁,事不胜其夥,何以不乱?
乱生于意,意生纷然。
意如云气,能障太虚之清明,能蔽日月之光明。
舜曰「道心」,明心即道,动乎意则为人心。
孔子曰:「心之精神是谓圣」。
而每戒学者「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」。
意态万殊,而大槩无踰斯四者。
圣人深知意之害道也甚,故谆谆止绝学者。
门弟子欲尽记之,则不胜其记,故总而记之曰「子绝四」。
动乎意者必谓属辞比事如此,春秋冬夏、风雨霜露如彼。
属辞比事如此,若之何而一?
《易》曰「艮其背」,背尚不知其为一,而况于不一?
「不识不知,是谓帝则」,圣人曰「中庸」。
庸,常也。
明夫日用平常之心,何思何虑?
虚明无体,广大无际,天地范围于其中,四时运行于其中,风霆雨露雪霜动散于其中,万物发育于其中,辞生于其中,事生于其中,属而比之于其中。
如镜中象,虽纷扰参错,而未尝动也,不可以为有也,而亦不可以为无也。
不可度思,矧可射思?
《春秋》之大义在斯。
嘉定二年窉月,朝请郎、行秘书省著作佐郎、兼兵部郎官杨某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