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论语说 南宋 · 陆九渊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四六、《象山集》卷二一
「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」。
恶与过不同,恶可以遽免,过不可以遽免。
贤如遽伯玉,欲寡其过而未能。
圣如夫子,犹曰「加我数年,五十而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」。
况于学者,岂可遽责其无过哉?
至于邪恶所在,则君子之所甚疾,是不可毫发存而斯须犯者也。
苟一旦而志于仁,斯无是矣。
「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」。
道者,天下万世之公理,而斯人之所共由者也。
君有君道,臣有臣道,父有父道,子有子道,莫不有道。
惟圣人惟能备道,故为君尽君道,为臣尽臣道,为父尽父道,为子尽子道,无所处而不尽其道。
常人固不能备道,亦岂能尽亡其道?
夫子曰:「谁能出不由户,何莫由斯道也」。
田野陇亩之人,未尝无尊君爱亲之心,亦未尝无尊君爱亲之事,臣子之道,其端在是矣。
然上无教,下无学,非独不能推其所为以至于全备,物蔽欲汩,推移之极,则所谓不能尽亡者,殆有时而亡矣。
弑父与君,乃尽亡之时也。
民之于道,系乎上之教;
士之于道,由乎己之学。
然无志则不能学,不学则不知道。
故所以致道者在乎学,所以为学者在乎志。
夫子曰:「吾十有五,而志于学」。
又曰:「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」。
孟子曰「士尚志」,与于道一也。
小德川流,大德敦化,此圣人之全德也。
《皋陶谟》之九德,日严祗敬六德,则可以有邦;
日宣三德,则可以有家。
德之在人,固不可皆责其全,下焉又不必其三,苟有一焉,即德也。
一德之中亦不必其全,苟其性质之中,有微善小美之可取而近于一者,亦其德也。
苟能据之而不失,亦必日积日进,日著日盛,日广日大矣。
惟其不能据也,故其所有者亦且日失日丧矣,尚何望其日积日进,日著日盛,日广日大哉?
于道,岂能无其德,故夫子诲之以「据于德」。
仁人心也,从心所欲不踰矩,此圣人之尽仁。
孔门高弟如子路、冉有之徒,夫子皆曰「不知其仁」,必如颜渊、仲弓,然后许之以仁。
常人固未可望之以仁,然亦岂皆顽然而不仁?
圣人之所为,常人固不能尽为,然亦有为之者。
圣人之所不为,常人固不能皆不为,然亦有不为者。
于其为圣人之所为与不为、圣人之所不为者观之,则皆受天地之中,根一心之灵,而不能泯灭者也。
使能于其所不能泯灭者而充之,则仁岂远乎哉?
仁之在人,固不能泯然而尽亡,惟其不能依乎此以进于仁,而常违乎此而没于不仁之地,故亦有顽然而不仁者耳。
于道,岂能无其仁?
故夫子诲之以「依于仁」。
艺者,天下之所用,人之所不能不习者也。
游于其间,固无害其志道、据德、依仁,而其道、其德、其仁,亦于是而有可见者矣,故曰「游于艺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