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董元锡 南宋 · 陆九渊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三七、《象山集》卷一○
元锡旧常有向学之意,而中自画,每切念之,无由奉达。
今因此辄致区区,幸少垂听。
往训中言小人者甚多,不可一概观。
小人字虽同,而其所指乃有相去天渊者。
《论语》所谓:「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」。
又曰:「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,小人哉」!
又如尹士既闻孟子之言,则曰:「士诚小人也」。
此等则是学不至道,而囿于私见,不能终从其大体,故谓之小人。
《易》曰:「小人不耻不仁,不畏不义,不见利不劝,不威不惩」。
此则气质乖戾,奸憸凶恶之小人也。
治世盛时,若不格面从化,则刑戮之所不贷。
此两者,善恶雅俗污洁之辨如云泥矣。
元锡平时喜事好修,何至为由后之小人哉?
若由前之小人,则恐非元锡之所能及。
今流俗不学之人,而其质不至于不耻不仁,不畏不义,又不得陶冶于先圣王之教,方凭其私意自以为善,此则是俗人,不得谓之士,不得谓之儒,此辈必不能如尹士自知之明也。
然俗人中,气质又有厚薄、轻重、大小。
平时所惜于元锡者,为其气质偶不得其厚重者,故不能自拔于市井之习,又辄凭之以妄议人之长短,所见日陋。
如来书所谓雠,即陋见也。
知己之说亦陋。
然吾能化陋以为广大,请借元锡知己之说而言之。
元锡诚欲求知己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哉?
但恐元锡怕逢知己耳。
元锡诚能不安其旧,惟新是图,则本心可以立复,旧习可以立熄,居仁由义,大人之事备矣,谁得而御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