僖祖太祖庙议 南宋 · 陈傅良
出处:全宋文卷六○五三、《止斋先生文集》卷二八、《续文献通考》卷一一一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《诗·清庙》,祀文王也。《执竞》,祀武王也。《天作》,祀先王先公也(先王谓太王以下,先公谓诸𥂕至不窋。)。《思文》,后稷配天也。《我将》,祀文王于明堂也。《雍》,禘太祖也(禘,大祭也。大于四时而小于祫。太祖谓文王。)。《生民》,尊祖也。《天保》,礿祠烝尝于公先王。
《礼记·中庸》:「武王末受命,周公成文武之德,追王太王、王季、文王,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」。《大传》:「礼不王不禘。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,以其祖配之(卢植以禘喾为五年殷祭,以后稷配之。)。「系之以姓而弗别,缀之以食而弗殊。百世而昏姻不通者,周道然也」。
《周礼》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,以馈食享先王,以祠春享先王,以礿夏享先王,以尝秋享先王,以烝冬享先王。典瑞:祼圭有瓒,以肆先王。司几筵:祀先王胙席,亦如之。司服:享先王则衮冕,享先公则𩦉冕。大司乐:乃奏夷则,歌小吕,舞《大濩》,以享先妣(先妣,姜嫄也。周立庙自后稷为始祖,姜嫄无所配,是以特立庙祭之,谓之閟宫。)。乃奏无射,歌夹钟,舞《大武》,以享先祖(先祖谓先王先公。)。天府:掌祖庙之守藏(祖庙,始祖后稷之庙。)。守祧: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(庙谓太祖之庙及三昭三穆;迁主所藏曰祧,先公之迁主藏于后稷之庙,先王之迁主藏于文武之庙。)。
《仪礼·丧服传》:诸侯及其太祖,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(马昭云:诸言祖者,近言太祖,远言始祖。)。若公子之子孙,有为国君者,世世祖是人也,不祖公子。
《春秋外传·鲁语》臧文仲曰: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,郊尧而宗舜;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,郊鲧而宗禹;商人禘舜而祖契,郊冥而宗汤;周人禘喾而郊稷,祖文王而宗武王。幕能帅颛顼者也,有虞氏报焉;杼能帅禹者也,夏后氏报焉;上甲微能帅契者也,商人报焉;高圉、太王能帅稷者也,周人报焉。凡禘、郊、祖、宗、报,此五者,国之祀典也。
以经传考之,自商而上,以受命之君为宗,而祖其所始生之帝。故虞、夏以舜、禹为宗,而祖颛帝。商人则异是矣,亦以受命之君为宗,而祖其所始封之君,故商以汤为宗,而祖契。周监二代,郁郁弥文,于是以受命之君为祖,继祖为宗,而郊其所始封之君。故周人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(文王未称王,何以得为受命之君?周公为之也。其在《诗·文王》文王受命作周也,《大明》文王有明德,故天复命武王也。此周公推受命于文王,祖文而宗武之事也。)。其在《诗·思文》,后稷配天,则稷之郊乐也。《清庙》祀文王,则文王庙乐也。《执竞》祀武王,则武王庙乐也。《我将》祀文王于明堂,则又文王配帝之乐也(文、武每庙各有乐章,而后稷庙无专乐,则见周祖文王,而后稷不在七庙之列。于是有先王、先公之庙祧。先王谓太王而下,先公谓后稷而下。其在《诗·天作》祀先王先公,则后稷以至太王、王季之庙乐也。文武每庙各有乐章,文王配帝,又别有乐。假如后稷为太祖,则不应但有郊乐而无庙乐。今《天作》一诗通用之先王先公,则由王季而上,其迁主皆藏于后稷之庙而合享之明矣。在《书·洛诰》:「秬鬯二卣,禋于文王、武王。烝祭,岁文王骍牛一,武王骍牛一,不及后稷,不应每事皆遗太祖,又明验也。)。由此言之,后稷固先公之庙也(守祧八人,盖以此。以《天保》之诗曰:「礿祠烝尝,于公先王。」先公时祀固同。而《周礼》享先王礼甚备,享先公但用鷩冕,或亦有隆杀之等。)。《记》曰:「武王末受命,周公成文武之德,追王太王、王季、文王,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」。当武王之末,追尊三世,周公《金縢》之卜,但告三王,则太王为祖,而文王犹为穆。考《酒诰》所谓「穆考文王」是也。成王制礼作乐,更定庙制,于是推稷为始祖,文王为太祖,《闵予小子》之诗曰:「于乎皇考,永世克孝。念兹皇祖,陟降庭止」。则武王祔庙,成王时也。《雍》禘太祖,谓文王也。其诗曰:「既右烈考,亦右文母」。则是以文王为祖,而武王为昭考矣。武王为昭考,故文王之子皆第称昭。富辰所谓「文之昭,武之穆」是也(《周礼》:天府掌祖庙之守藏。注云:「祖庙谓后稷始祖之庙」。《诗》禘太祖注云:「太祖谓文王。」王肃《家语》亦曰:「文王自是祖庙。」《孝经》云:「宗祀文王。」宗自训尊,则以后稷为始祖,文王为太祖。王、郑同此说也。)。《丧服传》曰:「诸侯及其太祖,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」。此始祖、太祖明文也(马融云「诸言祖,远言始祖,近言太祖」是也。韦昭曰:「商家祖契,周初亦祖后稷而宗文王。至武王,虽成文王之业,而有伐纣定天下之功,其庙不可毁,而后更祖文王,宗武王。」此说近之矣。)。孔子称之曰:「孝莫大于严父,严父莫大于配天。周公其人也」。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,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。以为周公其人,言非周公不足以及此,明非夏商之旧也。周变夏商,非特此也。追王至于三代,前此未有也。系姓至于百世,前此未有也。推其所自出,至于禘喾,又前此未有也(商人禘舜,至周禘喾,世数益远。)。是谓仁之至,义之尽也。汉魏以来,诸儒考经不详,或得或失,王、郑二家互相诋毁,要不足深信。此某所以专以经为断,以赞庙议之决。共惟本朝,世次弗彰,今当以太祖之所推尊为定,以僖祖为始祖之庙,与太祖之庙皆世世享。推广孝思,崇长恩厚,则群臣之议不相抵捂,而大典可就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