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
位置
作者
标签
资善堂进故事1193年 南宋 · 陈傅良
 出处:全宋文卷六○五三、《止斋先生文集》卷二八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太子苦忽忽善忘,不乐。
诏使王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,朝夕诵读奇文,及所自造作。
疾平复乃归。
元帝八岁立为太子,尝侍燕,从容言:「陛下持刑太深,宜用儒生」。
宣帝作色曰:「汉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、王道杂之,柰何纯任德教,用周政乎」?
乃叹曰:「乱我家者,太子也」。
弘恭、石显奏萧望之、周堪、刘更生朋党,请谒者召致廷尉
上初即位,不省「谒者召致廷尉」为下狱,可其奏。
后上召堪、更生,曰:「系狱」。
上大惊曰:「非但廷尉问耶」?
《元帝纪赞》曰:「上牵制文义,优游不断,孝宣之业衰焉」。
刘元城先生安世云:「萧望之太子太傅八九年,固深知元帝之为人。
元帝即位,乃欲逐去许、史、恭、显。
元帝昏庸,岂能去许、史、恭、显哉?
故恭、显奏堪、更生等下狱,上初即位,不省『谒者召致廷尉』为下狱,可其奏。
后上召堪、更生,曰:『系狱』。
上大惊曰:『非但廷尉问邪』?
望之久为太傅,知太子仁柔,宜辅导之,使洞晓天下之事,然后可以为人主。
今乃懵然无知如此,不知望之八九年间所以辅之者何等事也?
亦不容无罪矣」。
太子侍燕之语,可谓甚美。
既即位,益乡儒术。
然不知「召致廷尉」为下狱,何也?
习闻书生之谈,而不通于当世之务故也。
观其「苦忽忽善忘,不乐」,则其天资固中人以下耳。
望之、堪辅道各有年,无能改于其德,一旦即位,乃欲劝之去宦官、外戚用事之人,岂不缪哉!
望之竟以谮见杀。
善乎,刘安世论之曰:「望之知太子仁柔,宜辅道之,使洞晓天下之事,然后可以为人主。
今乃懵然无知如此,不知望之八九年间所以辅之者何等事也」?
亦不容无罪矣!